iLoud MTM 评测:“MTM”都能迷你了?
简单概括科技发展的两个规律:一是什么技术不能普及 (但普及后就没法炫耀了)...
二是没有技术不能小型化
小型化和“高集成”有很多优点,不占空间、携带方便、而且价格通常不高(用料少),你的担心可能是【性能】方面有点影响,但假如——性能的影响不大呢?想想自己已经不怎么用台式电脑了,现在打游戏只用手机...
我们对小音箱的担忧也是这样
通常它们都是用小单元,造成低频下潜不足、声压也小(但桌面用也够了),同时有限的背面板放不下太多功能... 这种成见让我们在看到这个音箱时吓了一跳:
目前行业最小的“MTM”
iLoud MTM (双 3 寸)
官方参数看起来很恐怖:
频响 50~24kHz / ±2dB
功率 30W + 70W (D类)
声压达到了 103dB SPL
即使双低音有“加 1 寸”的效果,但这个规格已经能叫板“近场级” 5 寸监听,对比目前业内最贵的 3 寸桌面监听真力 8010A,其官方参数仅为:74 ~ 20kHz (± 2.5dB)、96dB SPL、2 x 25W (D类) 功率... 这几乎是两档的差距。
它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卖点 :
集成了 ARC 校准系统
当然专业音乐人对“音箱校准系统”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没有在万元内的音箱上见过,说实话【音箱校准】听起来有点专业门槛,普通人会不会难以操作?
下面开始评测吧,先看官方视频 :
(所有图片点击放大)
对比下 iLoud 全系列的参数吧
和你一样,我也质疑官方参数
官方的低音下潜是普通 5 寸监听难以达到的水准(真力 8030C 才到 54Hz/±2dB)。专业厂商虽不像民用厂商那样造假,但有“应试技巧”,例如测试一对、而不是单只音箱的声压;例如按照桌面级标准测试 0.5 米的频响(下潜更好)等等...
iLoud MTM 一开声, 就很吓人
首先音量比常规 5 寸箱大一倍
背面的 Volume 旋钮其实也是“灵敏度”,调节的是输入信号的音量,开到头是 0dB(不衰减输入动态),这时 iLoud MTM 的音量比常规高端 5 寸监听大一倍,我们把旋钮开到中间(-6dB)时才跟其他音箱一致,首先它的推力是真恐怖。
出厂的低切设置居然在 50Hz
说明官方认为这档表现更理想
丹拿也是这种设计,LYD 系列也带有三挡低切:10Hz / 0 / -10Hz,出厂是 0,我们测试发现这一档的频响最准,如果切到 -10Hz,虽然下潜会更深,但要牺牲一点中频。
实测发现, 刚好 50Hz
这时误差没有官方说的 ±2dB
但达到了万元级的标准 ±3dB
(毕竟我们评测室不是消音室)
总之, 官方参数都是真的
我们“跨级”对比一下入门级火爆的 KRK Rokit 5 (G4) 和高端的丹拿 LYD-5,在三者都调到平直的状态下,“电音御用”的 Rokit 5 下潜没有明显优势,而且频响波动还是较大... iLoud MTM 的频响波动确实达到了高端 5 寸监听的水准,另外..
下潜真的比 LYD-5 深了 20Hz
当然,iLoud MTM 在 60Hz 有个小坑,这并不影响 50Hz 的下潜感受,你可以把低切设到 40Hz,这时情况也和 LYD 一样——潜得更深会影响中频的准确度,人声更靠后一点。
今年测试的一些音箱都超出我们理解,例如 Eris E5 XT,光换箱体就凭空增加 10Hz 下潜;iLoud MTM 比我们预估的也高一档,也许是 100W D 类功放的加持,也许是 DSP 的调教出色…
虽然体积只有桌面级大小
但声音已超过不少近场级
而如果抛开声音谈功能,它更让我们意外,包括体贴的横置音箱垫、立式可调角度音箱架、还有附赠的测量话筒和简单的“一键校准”,这都是过去的监听产品不具备的——
专业产品从来都让你去适应设备
而 IK 希望专业音箱适应你
也许是软件背景厂商的另类想法
目前高端 5 寸近场监听的价格在 $499 ~ $599 美刀/只,例如 M030、LYD-5、SC205… iLoud MTM 仅为 $349/只,当然如果有更多成本,它还有更大提升余地,例如加入蓝牙功能、例如改用金属箱体… 但从拆解篇看来,它已经没有后期打折和降价的空间…
不过作为监听新秀,iK 要想成为主流监听还需要时间,例如——缺乏匹配的低音炮,难以组建更大近场系统或 5.1 环绕声,毕竟电音和摇滚音乐需要准确的 40Hz 下潜;如果 iLoud MTM 能一炮而红,我想 IK 会更有底气推出低音炮和“双四寸”的蓝牙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