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Gibson,能否挺过今年七月?

/ 阅读:8814
作者: 飞飞


作为一名百年“老司机”

Gibson 对破产并不陌生...

1918 年,明星创始人 Orville Gibson 病死,合伙人被迫从曼陀铃业务扩张至吉他,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公司;1944 年二战后乐器市场严重萎缩,即将破产的 Gibson 被“芝加哥乐器”收购,然后才遇到天才发明家 Les Paul,带领 Gibson 开创“实心电吉他”时代;

1969 年,John Lennon 都在用的 Gibson 其实业绩不错,但芝加哥乐器扩张太快(战后收购了 N 家公司,含 Epiphone)又破产了,被巴拿马公司 ECL 收并,改名为 Norlin 工业集团;



ECL 是一家啤酒公司和水泥公司合并的集团,空降到 Norlin 的高管不懂音乐,更别说吉他。这段时间 Gibson 的品质严重下降(不要收藏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 Gibson...),1986 年 Norlin 工业集团即将倒闭,Gibson 又双叒叕陷入火海...

这时候, 出现了“终极救星”

Henry Juszkiewicz

波兰后裔, 阿根廷出生

5岁移民美国纽约后,在密歇根“通用汽车研究所”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然后拿了哈佛 MBA,毕业后平步青云,靠着倒卖公司在投资界混得风生水起(可以理解成国内的沈南鹏),

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吉他

组过乐队,保持着弹琴习惯

所以得知 Norlin 集团即将破产的消息时,32 岁的 Henry 几乎没太考虑就堵上全部身家(500万美刀,相当于今天 1650 万美金)当了“接盘侠”——

他真的拯救了 Gibson

在 Henry 接手 CEO 的近 30 年里,Gibson 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30%,一路做到全球乐器行业的 No.2,可以说是行业的奇迹,这也是 Gibson 史上最安全健康的一段时间。

Henry 一干就是 30 年

把 Gibson 当成了自己事业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 :


~~——————————~~

Gibson 怎么了?

~~——————————~~

Gibson 的危机在去年中就有媒体透露,但来源单一,现在业内媒体几乎全报导了,连主流财经媒体 CNBCBloomberg 和英国独立报都发布了,上月我们逛美国 NAMM Show 发现 Gibson 居然没来参展,看来这次是有点严重了。

简单来说, Gibson 负债很高

8月要还 $3.75 亿债务

另外还有 $1.45 亿银行贷款

这些贷款会在 7月23日到期


总共要还 $5.2 亿美刀

(大概相当于 33 亿人民币)


Gibson 在 2017 年的营收暂未公布,不过它在 2015 年(衰退 17%)和 2016 年的营收(衰退 3.7%)有 $16.6 亿,如果在 7~8 月要还 $5.2 亿,相当于要还 1/3 的年收入。

爆料人是 Gibson 的债券持有人、知名投资公司 PJT Patrners,他们清楚撕破脸对还债没帮助,只会让 Gibson 雪上加霜(例如无法进行正常融资、消费者对品牌不信任)。

可能 PJT 压力较大(2月初美国股市暴跌)、可能想趁公司陷入困境时低价入手、也可能是与 Henry 有仇——他们强烈要求 Gibson 在申请破产保护前更换 CEO


图:2月初美国股市暴跌 4%


Henry 到底做错了什么 ?

这位哈佛精英已经正确了近30年,他有业内丰富的公司管理经验、敏锐的商业嗅觉、广泛的人脉关系、热爱吉他并且把 Gibson 视为自己的孩子——

把孩子养大是种本能

而且他行事缜密、循序渐进、有合理步骤

可以简单分成三个阶段 :


1990年美国经济危机

该阶段 Henry 扩张很谨慎

都发生在吉他行业

乐器作为娱乐休闲的“大玩具”,走势与经济高度吻合,经济危机时很多乐器公司也有困难,一般老板都会恐慌、优秀的老板会养精蓄锐、而 Henry 是主动出击——

• 1990 年收购了 Tobias 定制贝司;

• 1993 年收购了 Valley Arts 吉他;

• 1994 年收购了 Dobro 共鸣吉他;

• 1996 年收购了 Kramer 还有“无头贝司” Steinberger;


第二阶段是 :

2000年美国经济危机

该阶段的特点是大宗并购

而且开始跨界收购

2001 年收购了美国 Baldwin 钢琴集团,这是一个百年企业,作为一个“集团”,Baldwin 除了自己的品牌,旗下还包括三个子品牌:Chickering、Hamilton 和很著名的 Wurlitzer 电钢;

2003 年收购了同样历史悠久的 Slingerland 架子鼓;

虽说这个阶段有点“冒险”,但风险还是控制得很好,一是收购数量不多,消化顺畅;二是行业跨度不大,没有涉及电子和数码;三来都是美国企业,各公司拥有同样文化和理念。


第三阶段大家比较熟悉 :

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

2009 年乐器行业销售额比 2007 年下跌了 17%,二战后最大跌幅,但此时收购是最划算的,很多公司都在“甩卖”自己,尤其老龄化的日本公司。对 Henry 来说简直是“双十一”,虽然自己也有压力,但是人家的卖身价是十年一遇的超低价... 这个阶段的特点可以说:

进军音频、跨国并购

发力民用、眼花缭乱

2011 年收购了 Stanton 集团(旗下包含 Cerwin Vega 扩声箱和 KRK 监听);

2012 年成为日本 Onkyo 第二大股东并交叉持股成为联盟,旗下还有个高端子品牌 Integra;

2013 年从 Roland 手中买下老牌音乐工作站软件 Cakewalk(去年停止运营,请见我们的深入报道《江湖自此无唢呐》);

2013 年收购 TEAC 集团和旗下的 TASCAM 专业录音品牌;

2014 年收购了飞利浦旗下的 wOOx 消费电子部门,这个跨度有点大;

2014 年 Gibson 创立了话筒品牌 NEAT,这是与 BLUE 话筒创始人 Skipper Wise 合作的;

2015 年收购了媒体网站 Harmony Central,这个跨界有点创意... Harmony Central 原本是 Guitar Center 的内容团队

2015 年 Gibson 还尝试以自己的品牌推出音频产品,例如我们评测的 Gibson 监听音箱


2014 年 Gibson 亲自在东京开了首家“品牌体验店”,大门印着四个“小弟”的名字非常气派..(怎么还有个 Pioneer..什么关系..)


然后 Gibson 的噩梦就来了

2015 年业绩下滑 17%

都怪 Henry 的扩张?不对

Fender 当年下滑 22%

不扩张反而跌得更惨,2015 年 Fender 当把 KMC 代理业务甩给 JAM Industries,回归核心业务。从行业整体来看,2015 年木吉他在全美的【销售金额】下跌 3%、电吉他下跌了 11%,而电吉他的【销售数量】从 2007 的 150 万把跌到 100 万把,估计马云当 CEO 都无力回天...应该说:

Henry 要转型是对的

Henry 的眼光非常前瞻,他在 2003 年收购 Slingerland 时就提出要将公司打造成“音乐生活方式”,“做乐器行业的 Nike”,这时吉他业务还没开始下跌,Henry 就看到未来了。

而转型的时机也合适

整合专业音频产品是乐器产业链的合理补充,2011 年时数码碟机控制器在美国的销量涨幅达到 60%,Stanton 这种 DJ 品牌不可错过,像 KRK、TASCAM、Cakewalk 都是音乐人在 NAMM Show 上面能见到的,不过 NAMM Show 上看不到这两个牌子:

Onkyo 和 Philips

同样是音频产品,但”HiFi“或“消费类电子”对乐器行业来说跨度有点大了,而且还跨了国,需要管理日本人和欧洲人。Henry 确实提前预见了 2015 年电吉他的溃败(以及专业音频的低迷),所以提前三年收购了 Onkyo、提前一年收购了 Philips wOOx,但是——

他可能不懂消费电子

别说 Henry 不懂,诺基亚 10 年前也以为自己很懂、索尼也一度这么以为、大家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微软 Zune 播放器吗?连 Harman 都被收购了... 现在可能中国人更懂消费类电子产品,另外现在的消费电子巨头——可能都要有手机加持,像苹果、三星、小米...

眼光太远容易忽视身边

尤克里里的涨幅很理想,2016 年的【销售金额】已经涨到了电吉他的 1/5,不过十年前基数真的太小,只有电吉他的 1/20,看不上很正常,另外老对手 Fender 已经发力一两年了(今年他们展位的重点之一是女性和小朋友),Gibson 现在布局已经有点晚。




~~~——————~~~

最 新 进 展

~~~——————~~~

之前公司首席财务管理 Bill Lawrence 的出走被认为是 Gibson 债务危机的重要线索,其实 Bill 只干了半年,更关键的前财务官 Benson Woo(原 TEAC 总裁)近日已经回到公司处理危机。

Gibson 去年开始抛售部分地产,著名的 Memphis 厂房开价 $1700 万美刀、Baldwin 钢琴厂房开价 $640 万、Valley Arts 吉他厂房开价 $1100 万,还停掉了 Cakewalk 软件的开发,但即使这些地产都卖掉,只能回本 $3400 万美刀,杯水车薪。

如果要抛售”非核心资产“

还有 Onkyo 和 wOOx

这是音乐人在 NAMM Show 看不到、也不感冒的消费电子品牌,Gibson 正在与四年前一起竞购 wOOx 的 Funai 电子洽谈,不过现在 wOOx 只能贱卖(参考 Avid 当年收购的 M-Audio)。

中国土豪会出手吗?

无论是歌尔收购丹拿、还是三星收购 Harman,都是看好消费领域,电吉他的衰退仍未见底,专业音频也低迷、不懂音乐的中国土豪其实并没有兴趣,Henry 看似不会把孩子卖给不懂音乐的人——在淘宝搜索一下”Gibson“看看那零星销量,你会知道 Henry 并不重视中国市场。

Gibson 品牌会消失吗?

不会,Gibson 还没申请破产保护(起码要到 7 月),申请了还有一年缓冲,如果 2019 年 7 月都没解决问题——破产的只是“Gibson Brands”这个集团,“Gibson” 这个金字招牌肯定有人接手。

Henry 爸爸会走人吗?

Henry 对知名媒体 Bloomberg 霸气回应到:“有些债券持有人貌似不想拿回报了”,

“其实他们有其他目的”

“和我不一样的是,他们想将 Gibson 弄得更糟糕,这样他们可以高姿态跟我们谈判,但实际上,我们能承担我们的责任、我们能让所有债券持有人满意。”

原文:“Some bondholders are not looking to get paid back and get interest, but have other intentions that are not necessarily my intentions, They’re trying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put the company in a worse position, and get us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y’re exclusively talking to us. But factually, we’ve made our interest payments, fulfilled our obligations, and our intent is to pay back all bondholders.”

Henry 昨天接收 Billboard 采访还痛骂了实体店,说 Gibson 为了“保护实体店的客户”,一直在拒绝电商,因此实体店也需要为此承担责任。

 

Gibson 不是上市公司,信息无需公开。我们不知道它们 2017 年运营状况和固定资产有多少,依据 2016 年的流动资产来判断,负债率大概 31%,如果去年抛售的地产顺利出手,负载率将不足 29%,这对于中国的投资圈其实算是健康水准——但万一所有债主同时撤资,情况就不妙了,“挤兑”事件有时能把一家健康的银行整死。

所以 PJT 要么是比我们拥有更多关于 Gibson 的风险信息,要么是真的有“其他目的”。

诺基亚当年被收购时,CEO 在发布会上讲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现在的市场更加复杂,大公司们还没做好准备,就像可口可乐去年销售额暴跌 15%,突然没人喝可乐了怎么办?假如——

突然没人弹吉他了怎么办?


Henry 领导了公司 30 年

也许他什么都没做错

只是时代过去了


最后 Slash 镇楼~



2018 年2月更新:《都是你们不争气,Gibson 老板痛骂实体店》
2018 年3月更新:《2017 年美国乐器市场统计:吉他强势反弹》
2018 年4月更新:《Gibson 自动调音表被起诉,如今雪上加霜》
2018 年5月更新:《Gibson 真的申请破产了,众小弟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