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Focal Solo 6 Be 纯主观评测
前言
居然有这么多人催这篇评测,我写了这么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我看了一下之前的 Focal CMS 65 评测与 Twin 6 评测,没有埋什么 Solo 6 的包袱啊,奇怪。
我想主要是这几个原因,一来 Focal SM6 系列的顶级品质与做工无需多讲;二来 Twin 6 Be 太贵,而且针对中型规模录音棚,对于小型工作室和高端个人爱好者,Solo 6 无论从价位与体积都更加理想一点。
我自己就是这么想的,评测完 Twin 6 Be 我预感到 Solo 6 Be 可能是我最理想的选择。由于等待 Demo 时间太长,我自己就用4个月工资买了一对,夸张了点,但这并不是仓促的决定,收到之后我明白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开始进入评测
外观篇(得分:5/5)
外观篇无需多讲,与之前的 Twin 6 Be 一样豪华,直接5分。
不过要补充一些之前 Twin 6 Be 评测中漏掉的小配件细节,因为上次评测的 Twin 6 是开过的 Demo,没有小配件,这次的 Solo 6 是我掏腰包自己买的,配件都有。
1、我勒个去,这个包装不新啊...(多提醒一句:以后绝对绝对别用中铁,这次出了大事,跟它们索赔闹得很不愉快)
2、幸好里面是完好的,配件齐全
3、原装的巨大电源适配器,欧式转普通插头
4、橡胶脚
5、原装线材与我们评测的 CMS 65 一样是直角插头
6、高音头护罩,写着一定要取下(除了运输)
技术篇(得分:5/5)
这篇不用多说了,上次 Twin 6 Be 评测中说了好几千字,Twin 6 上面的 BASH 功放、反球顶纯铍高音、和“W”玻璃纤维低音在 Solo 6 上都有,不过 Solo 6 Be 与 Twin 6 Be 有一点最大的不同。
就是它的EQ无需调整。
我几乎记得每次所评测音箱所做的调整,例如 RM2 是高音衰减一格;Twin 6 Be 是高音提一格、低音衰减半格;还有个很有趣的 Alesis M1 需要塞两只袜子(回帖还有很多人说塞袜子确实有用,哈哈)。注意我一般建议都是调1格以内(包括半格),我个人认为幅度太大会破坏音箱本身的风格和衔接。
Solo 6 Be 是我碰到为数不多的无需调整的音箱,第一耳朵就觉得无需调整了,不过这个步骤就像录得太好无需加插件一样(不加插件我别扭啊),高音加了半格,发现更不舒服,又尝试把低音衰减了半格,结果又调了回来。
总之无需调整(而且不能明显感觉到分频点),声音自然得让我有点不自然,Focal 做双分频看来更加熟练一些,这两个单元的属性也倾向于双分频设计。
对了还有人问我 SM6 系列背后的电平怎么选择,常识是 +4dBu(平衡,-10dBV是非平衡)好一点,音量小阻抗大失真更小。不放心又上 GearSlutz 上搜索了一下,果然有人问过,共识也是 +4dBu 好些。
主观篇(得分:5/5)
这是一篇绝对主观的评价。
评测人不是我,是我女朋友。
通常,评测音箱时,MM 一般在旁边玩游戏,看牛博,她已经习惯每月被我收到的新音箱骚扰。当我用 Solo 6 Be 回放她最喜欢的 Jason Mraz(跟我声线很像)新专辑的《Life is Wonderful》时(第一句是清唱),她抬起头,吃惊地问:
“你在唱歌吗?”
“没有啊”(音乐继续)
“我还以为你在唱!”
MM 陪我评测音箱这么久,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写了这么多年评测,我一直在想,什么是好的技术?最近有新的想法:所谓好的技术,就是能让你忽略这个技术本身。就像我这两年用MAC,用PC久了你可以成为一个硬件专家、系统专家,而用MAC之后你很少有机会去研究电脑本身,这样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用电脑的目的并不是成为电脑专家。
最近还有一个《社交网络》,最好的网络技术就是没有网络,Facebook 是社交圈子,你压根不会去想 Facebook 的技术有多牛逼。同样,作为音频圈子的小专家,我看《让子弹飞》时完全忘了里面的音乐做的如何如何,连旋律都没印象,完全被紧凑的情节带着走了,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
所谓好的音箱,就是能让你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Focal 的口号是“Listen to your music, not to your speakers”,原来如此。评测“音质”可能并不是专业音乐人的专利,普通人就够了,就像你不用成为美食家也应该知道一道回锅肉好不好吃。
再给一个“专业”一点的例子。
我的朋友王老师,Avid 培训师(国内第一个通过 Pro Tools 310 认证的),自用 ADAM A7,问我一万左右有什么音箱推荐,我和我最尊敬的 Jimi 老师(他的棚里用 ADAM S3A)推荐 CMS 65,刚好乐展时 Focal 展位在 Avid 旁边,我带他去听了一会儿(他老婆也在,中央音乐学院老师),刚好 Solo 6 也有试听,听完他马上决定花多一倍价钱买了 Solo 6 Be(非常冒险,因为乐展上根本无法清楚听清音质)。严重超出他的预算,不过他还想出了 A7 多上一对 CMS 65。(我帮他出一对A7,要的朋友联系我)
他的音箱比我先到,我们一起对比了一下 Digidesign RM2 和 Solo 6 Be,我们认为 RM2 可以说是“牛逼”,而 Solo 6 是“真”。我们两人的主观都更喜欢 Solo 6 Be(其实他可以用员工价低价买 RM2,但决定上 Solo 6 Be)。
性价比(得分:5/5)
我评测过20对耳机,只买过一副(一个月工资),用了五年,打算继续用下去。
我评测过30对音箱,只买过一对(倾家荡产了),就是 Solo 6 Be,因此性价比之于我没有意义。
注意这是一篇纯主观的评测,其他友站也有评测,Midifan 的王逸驰老师评价 Solo 6 说“如果要让我完全按照个人主观评价的话,我的评价甚至会低于千元入门级监听”;另外cnmusicpro 的传说中的 Kinghand 老师也写了评测,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他提了两个字:醇和。我觉得也比较贴切,“醇”与我们说的“真”有点接近,而“和”是因为 Solo 6 Be 的衔接很好)
我们三个都算是目前圈子内写得比较多的,不过你可以看到我们三个“砖家”的意见分歧不小,比较有意思,哈哈。因此我说这是纯粹主观的评价,我以前评测音箱还用设备测试曲线,后来不用了,一听就大概知道曲线怎么样,对于我个人而言,已经无需通过什么数据来证明什么,我也无意想说 Solo 6 怎样,我甚至希望没人用,就我一个人用,我自己买的设备只对我自己负责。
最近还在做一件事,就是把电脑里面的 mp3 全部换成无损,因为 Solo 6 Be 上 320 kbps MP3 的“质感”已经不能满足我了。
大家如果有条件,自己听听,自己做判断,耳听为实。
2011年3月5日更新:
《变态做工,Solo 6 Be 拆解》:http://www.exound.com/modules/tutorials/view.article.php/c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