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2013:磁带的故事
飞利浦官方发布了一张庆祝磁带50岁生日的图片(页底),让我想起幼儿园看《变形金刚》的“声波”童鞋,遇敌按胸,然后弹出几个磁带变成小机器人(老妈给我买了个变猎犬的“磁带”小金刚,跪谢...)...现在一想,幸好《变》是80年代的动画片,否则声波童鞋得是CD机,按胸只能弹CD,没法变小机器人...
讲回磁带,如果你用过,你已经30或者奔三了...飞飞每次回老家,打开抽屉看看里面堆满灰的 Walkman 和“打口带”,仿佛回到自己的傻逼青春...中学那会儿CD随身听很贵,特别羡慕有CD机的高富帅童鞋...现在连CD也快淘汰了,世界变得很快,我们更加需要记住历史。
1928年,磁带由德国人 Fritz Pfleumer 研发成功,目的与黑胶唱盘一样,都是把当年唱机的“胶筒”变得便携,后来他把铁粉氧化物融入油漆涂在薄纸片上,他成功了。
1935年,Fritz 老师把磁带技术转让给德国 AEG 集团(二战时为德军生产了大批火车与战斗机,后被奔驰收购),全球第一台磁带录音机(Reel-to-Reel,卷盘/开盘机)生产出来了,价格高昂,仅用于电台、录音室与军队。下图(点击放大)是一台1939年战时用的磁带录音机。
1943年,德国人实现了在磁带上的双通道/立体声录音。
1948年,战时大量德国科学家与技术迁移到美国(德裔是美国第一大移民),磁带技术也是其中之一。美国 Ampex 公司与 3M 公司(负责磁带的涂层)研发出更好的磁带技术,体积更加小巧:1/4英寸宽,由于单个磁带可实现双声道录制,于是 Ampex 把磁带做宽一倍:1/2英寸,这就可以录四轨了;再宽一倍:1英寸,就可以同步录八轨了!
同时 Ampex 公司还研发了“Sel-Sync”(选择性同步)技术,可以在播放一轨的时候,同时录制另一轨,这是多轨录音与多轨录音设备的雏形。全球第一个采用 Ampex 八轨录音技术的人,是吉他与录音先驱——Les Paul 老师,这台非量产的“定制版”八轨录音机花了他10000美金。注意,这时候的多轨录音是破坏性录音,没法Undo,录音时候出错,行——花300美刀买一盘新磁带吧(因此乐手要有神一般的弹奏技巧...都是为了省钱啊...)。
但是让 Ampex 拿奥斯卡技术大奖的是他们的全球第一个视频录像磁带,包括35mm以及70mm,后来的摄像机与摄像头均按照此标准设计,这也影响到今天的“全副”相机与IMAX摄影机的CMOS感官芯片尺寸...下图是 Ampex 公司的“三轨机”,是的,是三轨,不是四轨。
1958年,晶体管技术成熟,逐步取代了昂贵与易损的电子管,磁带录音机的重量与价格开始下降,第一次能进入普通人的家庭,提供音乐欣赏,成为黑胶唱机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但磁带录音机依旧巨大,机器与磁带都不便携,美国 RCA Voctor 公司尝试将磁带小型化,于是1958年生产了下面这个大磁带(A4纸那么大)...由于体积比老磁带大大缩小,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 RCA 公司想收唱片公司与设备公司的“保护费”(授权费),导致播放设备与唱片上市速度缓慢,1964年,RCA 大磁带宣布停产...
1963年,飞利浦研发了更小尺寸的小磁带(Compact Cassette),在当年8月30日的柏林广播展会上第一次展出,小伙伴们惊呆了:音乐第一次可以装到口袋里。同时,吸取 RCA 的教训,飞利浦宣布不收设备厂商与唱片公司的保护费,这一次,设备厂商表现出了极大的动力,到1968年,68家设备厂商共卖出240万台磁带播放器,磁带作为音乐媒体,逐步开始取代黑胶唱片的娱乐霸主地位。
下图:第一台“随身听”,1968年上市的飞利浦 Typ EL 3302。
1976年,SONY尝试将 RCA 的大磁带进一步缩小,推出更小的大磁带 Elcaset,技术一流,价格昂贵,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让 SONY 吸取了教训,全面放弃自己的标准拥抱小磁带,并于1979年生产 Walkman,后来的故事大家也清楚;另外日本人明白光靠自己没法打欧美,必须与欧美厂商合作,于是1978年的CD,SONY与飞利浦合作,终于没有失败。
值得一提是92年,SONY 抛开飞利浦单独推出 MD(MiniDisc)想取代CD,日本人的性格使然:菊花与刀,平时很听话,一旦小有所成,马上想打你。于是历史重演:技术一流、价格昂贵,日本本土取得了一定成功,全球范围无法成为主流(但比他们76年的大磁带要成功)。2013年1月份,SONY 宣布停产所有MD设备。
1969年,飞利浦生产了第一台“Boombox” 街头音响,不过很快,Boombox 与随身听一样成为了日本厂商的天下,价格便宜音量大。促成了欧美70年代的街头文化,年轻人扛一个 Boombox 就可以上街放 DISCO、跳霹雳舞把妹了,影响了整个70年代的年轻人,没有 Boombox 就没有街头文化,没有“街舞”、街头篮球、没有街头说唱...当然,也没有中国大妈的广场舞,这才是中国真正的街头文化...
1993年,由于CD在音质上的明显优势,年度CD播放器销量突破500万台,而磁带播放器销量只有340万台。CD开始逐步取代磁带,1990年美国磁带音乐销量为4.42亿份,2007年只有27万份,2009年是3.4万份。应该说,磁带已经被淘汰,就像今天会被慢慢淘汰的CD。
不过磁带对我们的影响还在继续,例如现在很多录音师喜欢用“磁带模拟”插件,增加音轨的饱和度与“温暖度”;首都的高档录音棚必须要有一台或多台开盘机“压阵”;录音软件也保留了磁带的快进快退功能(尽管你可以用鼠标点到任何一个波形的位置);现在“全副”的单反感光芯片都是以前磁带的35mm宽度...
应该说我们同时生活在历史、现在与未来当中。人类听了几万年的“现场音乐”、听了60年的“胶筒音乐”、听了50年的黑胶、听了40年的磁带、30年的CD与20年的mp3,唯一不变的是对音乐发自本能的热爱,分清楚你是喜欢CD本身、还是喜欢CD里面的音乐?如果你看懂了历史,你也看懂了未来。
最后来见识一下1958年RCA Victor的“大磁带”广告吧!!
PS: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给 iMusic 讲的《监听音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