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美国产品,我们还能不能做音乐?
疫情越严重,美国打压中国企业越使劲。华为、TikTok、微信的事情还没结束,最近的谣言又吓了小编一跳:
微软要封杀中文 Windows
虽然辟谣了.. 不过也让人后怕...
我们公司的财务、物流、电商软件都依赖 Windows,如果不能用,公司甚至无法运营... 有人说可以用盗版——你可能对微软的实力有什么误解(此处省略一万字)。
空谈误国, 我们谈谈实际操作吧
假如所有美国品牌都不用
我们还能不能做音乐?
这里的“所有”,意味着除了 Windows,还有苹果公司 iPhone、iPad、Mac、安卓设备、美国品牌的声卡/话筒/监听、德州仪器的 ADDA 和运放芯片...
于是上周我们整理了美国知名乐器/音频品牌的分布图:
根据我们的小调查,51% 的音乐人觉得离开美国品牌“有影响”:
不过毕竟没有发生过,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影响”具体有多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
无 需 电 脑
~———————————~
音乐人可能忘了一点 :
20年前没有电脑和网络
这并不妨碍人们搞音乐
70 年代的披头士没有电脑,80 年代的 Michael Jackson 和邓丽君、90 年代的唐朝/黑豹/ Beyond 乐队都没有电脑... 直到 2000 年初还有录音师鄙视“电脑录音”没有灵魂。
那歌曲怎么“制作”为成品呢 ?
就用调音台和录音机
90 年代前,录音棚基本没电脑。1991 年 Sound Tools 才改名为 Pro Tools,当时只能录四轨。
没有电脑怎么后期编辑?
那就.. 不用后期 !!
玩命排练..争取“一遍过”
录音棚和停车场都按小时收费,录音磁带也不便宜,而且不能“编辑”录音磁带 (除非真用剪刀和胶带去操作)。20 年前音乐人为了效 (sheng) 率 (qian),要排练一两年才去录音,因此歌手和乐手都是“录音级”水准,功底深厚 ——都是被逼的。
不用电脑制作的话,排练可以上全套国产吉他、效果器、架子鼓、调音台和扩声音箱 (高端一点还有欧/日/韩品牌),录音的话.. 可能会用到日本的 ZOOM、Tascam 或者瑞士的 Studer。
这里抛开美国品牌还算简单
但接下来, 就有点难了..
~——————————~
CPU 处理器
~——————————~
20 多年前小编的第一台电脑用的 IBM PowerPC 的 CPU,后来有家公司要抛弃 PowerPC 转投 Intel,我还嘲笑过它们,这家公司叫苹果。
今年苹果又决心抛弃 Intel 转投 ARM,虽然微软两年前就推出了 ARM 版的 Windows 和平板、Google Chromebook 也大多使用 ARM,不过都不太成功... 但苹果大概率会成功。
ARM 是一家英国公司
但里面含有不少美国专利
美国说 ARM 不能授权给华为,连中芯国际也不能给华为生产。因此,即使苹果成功普及 ARM 笔记本,国产电脑品牌 (联想、华为、小米、神舟、清华同方等等) 也大概率不敢用了。
国内还有厂商在研发 Intel x86 架构芯片,其实 15 年前台湾厂商已经证明这是条“弯路”,当年 VIA (威盛) 的 x86 CPU 如日中天,然后 Intel 一出手,现在就基本没什么人听说 VIA 了…
更安全的做法是绕路寻求 ARM(Acorn RISC Machine)的源头:RISC,目前最受关注的版本是 RISC-V,开发者来自加州,不过由于开源 (无授权费),理论上属于全人类 (这么说很酸...)。但这一步难度也很大 ——苹果宁愿给 ARM 交授权费,也不敢上 RICS-V。
以上只是“架构问题”,要把 CPU 设计出来,还要有 EDA 芯片设计软件 (要是美国限制,华为也用不了) 以及芯片制造,现在连 Intel 都不是台积电的对手,国产 CPU 要追赶美国,也许真“不是举国之力就能做到的” (台积电老板说的)。
~——————————~
操 作 系 统
~——————————~
相比 CPU,操作系统的选择还相对丰富:一般音乐人用 Windows 系统制作音乐,录音棚里基本是 macOS,这几年兴起了移动制作,音乐人会临时用到 iOS 或 Android。
还有些程序员级的音乐人会用 Linux (源自美国贝尔实验室,但也是开源免费属于全人类的),直接上 Linux 有门槛,不过它有很多“民用版”,包括移动级的 Android,桌面级的选择也很多:Debian、Manjaro、Fedora、SUSE、Mint...
目前最受欢迎是 Ubuntu
来自英国公司 Canonical
免费、易用、美观 (有点像 macOS),网上教材丰富,支持 ARM 处理器,不过如果用 RISC-V 处理器,需要上 Ubuntu 服务器版本。
理论上 Canonical 不可能像 ARM 那样禁止其他国家使用其产品,如果真的也禁止了,
我们还有 “国产 Linux 之光”
Deepin (深度操作系统)
以及和政府合作推出的 UOS
华为 Linux 本本已经这么干了
~————————————~
DAW 音频工作站
~————————————~
Linux 平台的“标配”工作站
应该就是 Ardour
开发者是英国人 Paul Davis
也是 Amazon 元老级程序员
Ardour 在 2005 年发布,2020 年 5 月已经升级到 6.0,录音/混音的功能很成熟,已经有不少录音棚在用,由于还支持 Windows 和 macOS,在 Linux 上面操作并没有什么不同。
除了界面有点土,Ardour 的主要问题是 MIDI 功能较弱,有点像 8.0 之前的 Pro Tools。如果你是以编曲为主,还有大量的 DAW 可选:
比较出名的有 Reaper (美国)、Waveform (英国)、ReNoise (德国)、Radium...选择不少。
做电音的还有德国 Bitwig
它是 Live 的“复仇者联盟”
除了需要安装到电脑的 DAW,现在还有直接运行在网页的“轻量级” HTML5 工作站,加上 Chrome 和 Edge 浏览器都支持 Linux 平台,因此:
只要能上网, 就能编曲录音
还能在线互动、多人协作编曲...
这里的选择也不少:LMMS、GridSound、Soundtrap、Ujam、Output、Bandlab、Soundation.. 去年我了解国内音乐人还不太能接受,今年疫情不知会不会更普及些。
~——————————~
效果/乐器插件
~——————————~
硬件乐器方面,美国品牌的替代非常多,毕竟乐器行业 No.1 巨头是日本 YAMAHA (TOP10 里还有日本的 Kawai、先锋 DJ、 Roland),日本品牌有丰富乐器可选。近年国产品牌也有很大创新,像 CME 无线键盘、拿火吉他和 The ONE 智能钢琴等品牌都具备国际竞争力。
美国最拿得出手的是吉他品牌——但这只是“品牌力”无法替代,功能上替代完全没问题。
真正的壁垒还是软件
之前四大插件格式 (DX, AAX, AU 和 VST) 有三个属于美国,幸好德国 VST 比较争气。Linux 平台的插件则是 DSSI (乐器) 和 LADSPA (效果)——就像 VSTi 和 VST,后来 LADSPA 逐渐被 LV2 取代。
近年 Steinberg 也发力了
上月 VST3.7 正式支持 ARM (毕竟苹果 ARM 本本要发布了),还推出“Linux VST” 开发包,不过是 Beta (也许 VST4 会正式支持),不知能否重现当年 Windows 平台灭掉 DX 的神话,把 LV2 灭掉。
但目前 Linux 插件并不多
查了一下 KVR 的 Linux 插件分类,有将近 400 个插件 (免费的占一半),除了 U-he 我见过,像 Waves、Fabfilter、McDSP、NI Komplete 这些大牌都不支持,原因很简单,我们引用下 McDSP 官方对网友的回复:
“很遗憾,Linux 的市场太小,我们这种小公司难以 (投入) 去做研发,等将来吧”。
原文:“Unfortunately, the Linux market is too small at the moment for us, as a small independent company, to develop for it. But who knows, maybe in the future!”
但这不是玩不好音乐的借口
DAW 既然称为“工作站”
就意味着: 带有不少插件
无论 Ardour、Reaper、Bitwig、Waveform 的 Linux 版本都带有齐全的插件,编曲和混音足够用。与其拥有更多的工具,不如研究把手里的工具用到极致,就像——
很多棚还用十年前的 ProTools
人家靠的不是什么软件插件...
而是天价真乐器和硬件效果啊
~———————————~
话筒, 监听, 声卡
~———————————~
话筒的“行业标准”在德国人手里,录音有 Neumann、演出有森海、影视有 schoeps (捡漏就交给拜亚和 MG 了),耳麦有隔壁丹麦的 DPA,还有个邻居叫 AKG,东欧都有拉脱维亚 JZ、Violet 和俄罗斯 Soyuz,初学者则可以考虑英国 Aston。
话筒/监听都是欧洲主场
监听 (音箱) 强国是德国和英国,德国有 ADAM、EVE、HEDD、ME、KS、Manger、Neumann (以前的爱尔兰 K+H);英国有 B&W、Tannoy、PMC、ATC、KEF、Quested、Graham、Unity...
甚至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监听品牌,法国有 Focal、瑞士有 PSI、丹麦有 Dynaudio、荷兰有 Grimm 和 Dutch&Dutch、芬兰有 Genelec 和 Amphion、意大利 IK、连波兰都有 APS..
连美国的监听厂商也离不开欧洲的音箱模块,例如荷兰 Hypex 和丹麦 ICEpower 的功放、或者 Peerless 和 Scanspeak 的单元。
但美国做入门监听不错
包括 JBL、PreSonus、KRK、Mackie (国内叫 RunningMan)、Samson、M-Audio、这两年很火的 Kali (国内叫 K&L,见评测) 都是美国品牌,因此如果被禁了,初学者只能上 YAMAHA、ESI、百灵达、或最近杀回来的天朗 (评测)。
监听耳机就不提了,德国厂商是大头,但英国没有多少耳机厂商,日本有 (索尼、雅马哈、铁三角、先锋、Fostex)...
专业声卡领域的情况则相反
带DSP的高端专业声卡
就是美国厂商的主场了
影视/录音棚的标准还是 Avid Pro Tools HDX,它有其专门的 AAX 格式插件;如果嫌 Avid 硬件麻烦 (还死贵),音乐人的替代 DSP 方案是美国 UA 公司的 Apollo 声卡 (评测)。加州还有一家之前给 Avid 做“绿叶” (AD/DA) 的 Apogee,这两年也开始发力 DSP。
DSP 声卡如果不用美国厂商
就只有保加利亚的 Antelope
不过要在 DAW 里用 Antelope 的 DSP 算力要挂一个“AFX2DAW”插件 (如同 Apogee 的 FX Rack),这种加“外挂”比 Avid 和 UA 麻烦一点,因此两位都是“颈部”玩家。
值得一提是,由于 DSP 的人才都在美国,美国的“腰部”厂商也有一定的 DSP 效果器设计实力,像 MOTU、Line6、PreSonus (评测)、Mackie (评测),只是不能将 DSP 用在 DAW 里面。
当然没有 DSP 我们照样做音乐
用硬件效果或 VST 插件同样做
但如果你必须用 Linux, 就难了
声卡厂商没写 Linux 驱动
这不是说不能再 Linux 里用专业声卡——只是厂商没有写“控制界面”软件,Linux 支持“原生驱动”,就像你把声卡插入 macOS 或者 iPhone/iPad 不用驱动一样。
但仍有厂商在 Linux 里有界面
MOTU AVB 系列 (评测)
因为它是: 浏览器操作的
MOTU 官方明确操作界面 (软件调音台) 支持 Linux 系统 ..
然而,MOTU 是美国厂商..
~——————————~
音 频 芯 片
~——————————~
抵制乐器品牌商,只是“表面上抵制”,真正的牛逼是抵制芯片。美国半导体产业常年占全球份额过半,2019 年份额达到 55%,远远抛离第二名韩国 (21%)。
键盘和音箱用到的芯片不太高端,键盘的方案可能会来自意大利和法国,音箱功放是欧洲品牌的方案比较多,本文不细说了。
这里研究下最难的声卡
声卡内部的元件有很多种,从我们近年的拆解来看,简单的电阻/电容基本是用中国品牌,好一点的会考虑日本和台湾品牌 (像继电器/变压器),然后 ROM 基本上是用韩国的三星和现代。
声卡的核心芯片是 3 种 :
1、数/模互转的 ADC/DAC;
2、各种 OP 运算放大芯片;
3、DSP和中央微处理芯片;
ADC/DAC 方面,近年美国厂商都在钻研移动芯片 (像给苹果提供方案的 Cirrus Logic),同理 ADI 和 TI 的芯片在声卡上也少见了,目前 TI 的旗舰还是 2004 年发布的 PCM1794。2010 年之后加州 ESS 在高端声卡中很受欢迎,但这两年被日本 AKM 迎头赶上。
AKM 之前一直面向中低端市场,但 2016 年的 Velvet Sound 系列一举打入了高端市场,2018 年的旗舰 DAC (AK4499) 更是破纪录做到 140dB 动态,因此美国高端声卡厂商,包括 UA 和 Apogee 也开始倒向 AKM。
OP 运放方面,入门端霸主是日本 JRC (现在叫 NJM),入门级声卡拆解中常见的 4458、4580、8068 都来自他们,高端点还有 5532 和 2122。意法半导体 ST 也有一些,但竞争力不高。
高端声卡就离不开美国厂商的运放了,通用的有 ON (33078 和 33079) 和 TI 的 OPA、专用的话放有 THAT 或 TI 的 PGA 系列;耳放有 ADI 的 AD 系列和 TI 的 TPA 系列.. 压倒性的垄断..
主控芯片的情况和运放类似,入门级声卡我们会看到英国 XMOS 或意法半导体的 STM32,但高端的声卡 (带有多通道软件调音台) 都是来自美国的 Xilinx、Altera 和 Lattice,有些大型的键盘工作站 (像 Korg Kronos) 或数字调音台是直接用 Intel Atom 处理器。
和 ARM 的情况一样,国产 FPGA 厂商绕开美国专利不可能,毕竟这是由 Altera 公司在 1983 年发明、并由 Xilinx 公司在 1985 年率先量产的,大量专利在他们手里。
还有 DSP,由于消费行业淘汰了低效的 DSP,目前只有音频行业在用 (经典效果算法还需要),全行业还能做的只有 ADI,我们拆解的 Avid、UA 和 PreSonus 都是 ADI SHARC 芯片,唯一不同的是 Antelope 的 Synegy Core 用了 NXP 的 ARM 芯片去模拟 DSP。
图:UAD-2 使用 ADI 的 SHARC 芯片
~——————————~
“去 美 国 化”
~——————————~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构想一下,
离开美国品牌该怎么做音乐了
你用着一台入门级声卡 (能确保 99% 没有美国品牌芯片),
...通过 ARM 处理器的电脑 (民用级 RISC-V 电脑还没量产),
...然后在 Ubuntu 系统上用 Bitwig 编完曲用 Ardour 录音,
...为了证明你抵制美国是因为爱国 (而不是穷),你掏出了 CME 蓝牙键盘、拿火碳纤维吉他、美得理电子鼓、用 797 话筒唱起了《龙的传人》。
如果想增加难度,大家不妨研究下“纯国产”方案?唯一的国产 DAW “Soundbug” 还没支持 Linux..
这种行为艺术并非不可行
我已经想好了乐队名字,就叫
“Boycott USA”(抵制美国)
这个乐队应该能上两天热搜...
结尾时,小编突然想到很恐怖的一点..
我们好像在嘲笑印度抵制中国 ?
那我们抵制美国和印度人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