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法国的监听理念,评 Focal CMS 65

/ 阅读:2956
作者: 飞飞

前言

这篇评测花了将近一年半。

开始关注 Focal,是去年(09年)的法兰克福乐展,M.I.P.A.的年度最佳音箱,在这之前我并没听过这个牌子(孤陋寡闻了),然后联系当时的国内总代理华汇,之后没消息了,半年后又联系了一次,继续没下文。直到今年,总代换为城市数码,终于拿到两对 Demo,一对是本次要评测的 CMS 65,属于 Focal 的入门系列;另一对是 Focal 的中端系列 Twin 6 Be,这对与稍后的 Solo 6 Be 我们将会在下月进行评测。

Focal 这个品牌可能我们专业圈子听得比较少,国内的 Hi-Fi 圈估计还有点名气,中文名叫“劲浪”,来自法国的 Focal-JMlab 公司,这个公司最有趣的一点是:在当今这个OEM与ODM(代工与代研发)大行其道的设备圈子中,Focal-JMlab 是少有的“独行侠”,全部生产与研发流程都在自己的法国工厂中完成,自己生产高中低音单元、自己生产功放、箱体、以及全部零部件,而且是手工制造。因此,你不会听到与 Focal 一样的声音,因为他们音箱的每一部分都与别人不一样。

记得去年搜索 Focal 资料时,有两点给我的印象很深,一方面,GearSlutz (全球最大音频论坛,相当于国内的音频应用)上意见基本一面倒,无论是对比真力与Focal对比单拿与Focal、对比ADAM与Focal...基本是 Focal 完胜,一面倒,而且倒得比较严重。(我知道妈的很多愤青又想跳出来骂我,自己上 GearSlutz 搜去,学学人家的骂人技巧:针对产品、骂得具体。)

另一方面,Focal 几乎囊括了近两年国际上主流专业音频媒体的各大奖项,例如之前提到的 M.I.P.A.,2009的年度最佳音箱是 Focal CMS 65,结果今年的最佳音箱居然是 CMS 50——连续两年都是它们。CMS 系列还拿了 ProAudio Review 的2008杰出产品大奖、AudioFanzine 的2009最有价值产品大奖、以及 ProSoundWeb 的读者之选大奖(见下图),要知道,CMS 系列推出只有两年。

OK,我们马上就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 CMS 65。

 


 

外观篇(得分:5/5)之一:包装与附件

这篇评测不太好写的一点原因是 Focal CMS 65 的细节太多,估计要写很多字(因此外观篇就要分两篇)...我很懒...一点点凑字数吧。

先来看包装,包装箱不大,很重: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5ltx9.jpg


里头的附件倒是相当丰富,应该是我们评测过的音箱中最丰富的,分别有:

1、橡胶垫板
2、电源线与说明书
3、防潮包(有品牌的哦)
4、塑料脚钉(与橡胶垫板配套使用)
5、脚钉增距螺丝
6、高音头专用相位栓(这个我在之后的[功能篇]会详细解释)
7、高音头与低音头上的单元护罩(铁质,护罩对声音也有一定的作用,不光是保护)
8、专用于取铁护罩的方便小铁钩

以上附件我在后文都会提到用法,别急,先提一句:CMS 65 是第一对让我觉得“好玩”的音箱。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6FE93.jpg


细节一:直角插头,插入音箱屁股后,线是直接朝下的,不会突出来。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6zFEt.jpg


细节二:橡胶垫板上除了有 Focal 的大LOGO(虽然放上音箱你就看不到了...),还有网址(汗...)!脚钉对声音的影响我觉得还是比较大的,极少数监听音箱会配备脚钉,而脚钉刚好是可以嵌于垫板上。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6oBa6.jpg


细节三:相位栓与取护罩的方便小铁钩。简单地说,高音头的音质有三种表现形式:“裸奔”式、“护罩”式、以及“插栓”式(同理,低音头的表现分两种:裸奔式和护罩式),这个我在稍后的[音质篇]再仔细讲。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8KfuL.jpg
 

外观篇(得分:5/5)之二:面板与做工

前面讲了这么久,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到 CMS 65 的裸照了。

原厂默认的情况下,高音头与低音头都配备了铁质护罩,箱体为很厚的铁铝合金,很重,磨砂的颗粒很大,对减少声音的直接反射也有帮助。

无棱角箱体设计有点像真力的鹅蛋系列,只是箱体更方一点、高音头的扩散孔比真力稍小,但 CMS 65 的高频扩散程度其实更大,因为高音头用了“反球顶”设计,之后的[功能篇]我们会提到。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741O1.jpg


(续上页)细节四:背面板的设计非常艺术性,不愧是法国产,散热板与箱体融为一体(估计整个箱体都是散热板,散热板一直不怎么热),还有嵌墙的螺丝口。散热板上方那个深深的大洞——不是低音导向孔哦,是把手,低音导向孔在前面板上。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7W3Lg.jpg


细节五:还记得上一页说到的直角插头吗?电源线是直接朝下的,另外两个信号输入接口(平衡卡农与非平衡莲花)也设计成朝下,一来在嵌墙时可以紧贴墙壁;另一方面,即使不嵌墙,从背面和侧面看 CMS 65 也很舒服,井然有序。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8bbIK.jpg


细节六:前面板左边的按钮是MUTE开关,旁边的小灯可以提示是否处于MUTE(红灯),不静音时是绿色。右边是音量旋钮,分成6格可调,一般的音箱音量旋钮要么没格,要么一格(中间位置),音量旋钮旁边是过载LED,信号过载就会变红,果然是一对名副其实的监听音箱...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41T1zl.jpg


细节七:EQ面板是拉丝铝板,很漂亮,有低切、低频、高频,以及 Desktop Notch(桌面反射),定位于 160Hz,放在大型调音台或大工作桌上可以衰减看看;还有个 Input Level,大家都熟悉 +4dBu 与 -10dBu 的区别了,不过中间还有个“0”,可以同时顾及平衡与非平衡两个方向。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7sxEX.jpg

技术篇(得分:5/5)之一:高音单元

之前讲了,Focal 最独特的一点在于它自己独立研发和生产全部零部件(目的是要掌控声音的每一个方面)。在这些零部件中,最具标志性的,可能是他们的高音头——反球顶(或者凹球顶)

我们最近评测的两对音箱都很有意思:PMC 是长条的,而现在这对 Focal CMS 65 的高音头是反过来的,用小钩取下高音头护罩之后,我们可以看到 CMS 65 的高音头: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954Lc.jpg


平时我们见到的大部分音箱,都是球顶高音;另外一小部分,可能是丝带高音(例如 ADAM 和 Samson Rubicon 系列);而反球顶,恕我孤陋寡闻,我暂时只见过 Focal 拥有(但有几十家Hi-End品牌在用他们反球顶高音头,例如Wilson Audio、Chario和Kharma这些天价音箱)。如果你跟我开始时那样感到奇怪,可以想想:低音单元不都是凹进去的吗?

这种设计的好处,首先自然是——不怕高音头被捅进去!呵呵,开个玩笑...

我们还是来看看官方的说法:“反球顶高音头让声圈与球顶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它的音圈可以固定于稍微靠拢中心的位置,并一同推动整个球面。而“正球顶”(或者叫“凸球顶”)仅仅连接其边缘,这种弹性球面在 16 kHz 以上会不太活跃。反球顶可以直接扩散至空气中,效率最高,能量将被转换为极之准确的声音,频响曲线会明显比正球顶要平直。它与丝带高音也不同,能提供更好的空间扩散与很低的指向性。反球顶高音还能提供极致的动态,让每个混音师精确地控制压缩。最后,它的声场准确度(高度、宽度、深度)极为准确,每个声部的定位都非常轻松,混响的音尾也是如此。”(原文请点击这里,我只是简单翻译。)

可能还要稍微解释一下:一般的正球顶,音圈固定于振膜边缘,底部音圈震动时,振动发力由外而内,频率愈高,振膜振动幅度愈小,16 kHz 以上时,正球顶的中央已经“不给力”了(很难被边缘带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注意官方提供的上面两张图,使用反球顶后,底部的音圈可以小很多(正如一般的低音单元,音圈直径小于单元直径),振膜并不是固定于两边,而是往里收缩一点,振膜运动时,音圈推动振膜的力量也能更均匀地传到振膜上,使用率大为提高。理论上,相同尺寸的振膜,反球顶的能效会高很多(阻力也小很多)。同时,音圈缩小后,质量也比较轻,漆包线可以绕得比较多圈,超高频失真也会大有改善。

我们还可以看下 Wilson Audio(不了解的去搜索一下)的创始人 Wilson 谈他为什么选择反球顶:“我們用的是中間凹進式的振膜,而不是凸式振膜。後者內部含有較多的空氣,在振膜運動的時候有儲藏和釋放能量的作用,因此能量無法立即被釋放出來,於是速度感就沒有那麼快。”

当然,技术优势只是官方的说法,我们还要理性思考一下,音箱领域这么多工厂,只有 Focal 一家做反球顶,难道其他人做不出来?应该不是,也可能是,例如“铍”这种稀有金属能授权用于商业领域(仅限于美/法/俄的航天领域)的,全球也寥寥无几。但从商业的角度可以肯定这一点:正球顶的生产成本低(普遍)、技术相当成熟;反球顶的成本高(独家)、技术还相对不够成熟。无论是否工艺垄断,还是音质尚存争议,我们将以后文的试听环节为主,耳听为实。

还要提到一点,除了“反球顶”这个标志,Focal 另一大特色是高音头材料——铍(Beryllium),上面说了,Focal 是在美/法/俄航天领域之外级少数能在商业领域使用“纯铍”的企业(英/德/日仅能生产铍合金,无法生产纯铍)。但目前 Focal 的专业音箱只有高端的 SM11 和中端的 SM6 系列中使用稀有的铍金属,本次的 CMS 系列用的是铝镁合金高音头。SM6系列我们将会在下月展开评测,到时我们再详细谈谈 Beryllium 高音头。

 

技术篇(得分:5/5)之二:低音单元

继续,我们再来看看 CMS 65 的低音单元,拆下低音单元防护网罩,我们可以看到单元的真面目: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40FRBG.jpg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低音单元中充满了灰黑色的小颗粒,这又是 Focal 的独家技术之一:Polyglass 单元(玻璃纤维、或聚乙烯玻璃、或苯乙烯玻璃...不懂...)。

同样还是先来看看 Focal 的官方之词:“玻璃纤维是 Focal 独家技术,我们将熔化的玻璃粒子添加到纤维锥盘中,这道流程能让纸盆的出色阻尼整合上玻璃的钢性,硬度甚至超过单层的 Kevlar®(卡夫拉单元,很多监听音箱在用),并且是聚丙烯的十倍。得益于这个锥盘的内在工艺,它的质量/硬度/阻尼比率的优化,让其能实现极为平直的频响曲线。这项创新将大大增加中频单元的解析度。”



继续看看 Wilson 老师为什么选择 Focal 的玻璃纤维单元(而不选择 Kevlar 单元):

Focal有好幾種振膜的材料,玻璃纖維的振膜就不止一種,Kevlar的振膜也有幾種,每種的質量和阻尼系數都不同。我們花了很多錢來評估Kevlar,這是一種很堅硬的合成材料。它的Stiffness和質量的比,與其它種材質比起來佔有很大的優勢。如要在這一方面做評論,說出它的優劣點來,可要花上好長的一段間。我之所以沒有使用它,主要是主觀上,我覺得它在頻率上的Break-Up(失真)點,比玻璃纖維來得低。玻璃纖維一直到非常大的音壓時都還有很乾淨的聲音,而 Kevlar 的Break-Up特性卻很糟。根據我們的經驗,別人使用高音單體發音,不會到我們所使用的那個位準。”

“就我們所使用的位準而言,玻璃纖維高音振膜有很乾淨的聲音,一直到它的共振點一大約16k17kHz。這種振膜對於輸入訊號的反應能力極好, 可是製造起來非常困難。要 Focal 提供給我們好的玻璃纖維振膜有困難,不過過去約六個月內,他們的供貨都有穩定的品質。”

“Kevlar的聲音,就我主觀的觀點而言,只能算是中級的水準。它在8kHz處的聲音不乾淨。我個人實在不覺得Kevlar的聲音在每個頻段都迷人。”

PS:随便推荐一下 Wilson 老师在台湾时的采访,非常受教:>>>点我<<<

与之前的高音头的产品规划一样,在CMS系列中,Focal 用了单层的玻璃纤维工艺,在更高端的 SM6 与 SM11 中,Focal 采用了“W”锥盘工艺,也就是[玻璃/工程泡沫/玻璃]工艺,更为复杂,我们在下月的 SM6 系列评测中再细谈。

不过随着 Focal 技术的提高,现在的单层玻璃纤维技术(不知道第几代了,纯铍高音头目前最新是第三代)又有了提高,以致于他们的一些中档 Hi-Fi 音箱升级后也从“W”锥盘换成了单层玻璃纤维。大家不用觉得用单层就低一等。

还有“换代”在 Focal 音箱中也值得注意一下,因为 Focal 的单元都是独家技术,提升余地比传统的单元大很多,例如 Wilson 老师提到,1984年时 Focal 单元的合格率只有 70%(现在是95%)。我听过两代 SM6 系列的对比,提升比较明显,早期的玻璃纤维光是肉眼已经能看出来区别了——颗粒感更大。我们这次评测的是新一代的,研磨得很细,反应速度明显提升,声音更干,很适合混音。CMS 系列我也试用了两代,同样,新一代 CMS 又有提升明显,上文也说了,Focal 这两年的一些中端 Hi-Fi 音箱开始从“W”单元改成单层单元,大家要确保买到的是最新版本的。

技术篇(得分:5/5)之三:调教与控制

OK,讲完啰哩吧嗦的单元,咱们要来折腾一下 CMS 65 了。

老实说,之前我只关心声音(什么技术那些都去死吧),但 CMS 65 第一次让我有了“玩音箱”的感觉,而且很 Hi...先来看高音头,我们怎么玩?我们在第二章的页尾讲过哦,三种玩法:“裸奔式”、“护罩式”、“插栓式”。

这三种有什么区别?

1、护罩式:官方推荐去掉网罩。漫反射的原理我不解释了,用了网罩之后,声音会稍微偏软,指向性更宽(或者说更“散”一点),也不是很明显的不同,但混音需要更硬、更扎实的声音。这样一来又有个矛盾——CMS 65 的声音是偏硬的(我个人觉得,后面[音质篇]再详谈),因此其实加上网罩也并非不可,让声音更软一点,取决于你的需要。

2、插栓式:官方推荐加上相位插栓。反球顶高音头如果裸奔时会有些相位问题(聚焦原理),因此相位栓中有一个相位小挡板,可以改善一下超高频的相位。注意到高音网罩上其实也有一个相位小挡板了——官方早就考虑到你用网罩听歌的需要了。

3、裸奔式:由于没有相位小挡板,任何时候都不推荐,不过你可以试试,区别也没有想象中大。
 

我们先用小钩把护垫,不,护罩取下:(伸进去一拉即可,很轻松)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9KZdc.jpg


如果你用“插栓式”,安装也很简单。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96YJe.jpg


然后我们也可以对低音单元做同样的事情:(不过低音单元没有相位栓,只有“护罩式”和“裸奔式”两种玩法,因此高音单元的三种玩法搭配低音单元的两种玩法,共有六种搭配可能,根据自己偏好选择。)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40Ee5F.jpg

 
另外还要设置好脚钉,默认情况下可以给四个脚加上同样高度的脚钉: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871j7.jpg


如果你希望音箱有个倾角,加上增距螺丝,让脚钉变长,每个音箱配两个增距螺丝,因此 CMS 65 可以向上倾,也可以向下倾,增距螺丝上的螺母还可以让你灵活调节高度:

http://home.exound.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08/4/7_1280906338EWMO.jpg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的是摆放,我一般都是横着摆放(有些音箱写明不能横着,如上次评测的RM2),但试了一下倒着摆发现也不错,我评测过近20款音箱,其他音箱倒着摆听起来总有些不对劲,但 CMS 65 是第一对倒着也让人舒服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CMS 65 的导向孔比较大?大家可以试试。

音质篇(得分:5/5)之一:飞飞主观感受

midifan最近在讨论为什么写音箱的人都死得很惨,这点我不是很顾忌,因为从音箱评测的数量来看,我应该已经死很久了,而且死的次数最多(因此你可以叫我“骨灰级”玩家),因此再死几次都无所谓,随你们大小便。我不是写给所有人看,我写给两种人:我自己,以及真心希望买音箱的人。出于各种不可控因素,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准确地描述所评测的产品,但我敢保证我一直在追求真相。

来看 CMS 65。

Focal 在技术层面确实可以说是天花乱坠了,但对于“音质”这种接近于迷信的单词而言,并不是材料越牛逼越好,即使你用黄金来做箱体,可能还比不上刨花板,一切以耳朵为准。

首先,说明书写明需要“煲”20个小时,《MIX》杂志的评测说在煲3个小时候音质明显不同,关于如何煲音箱,可以参考一下我小时候写的《伺候好你的监听音箱》,我倒没有专门去煲,很懒的,每天放放歌,听了两周之后才开始写评测(一写又是一周...)。

另外提一下我在两周里摸索的最佳设置(对于我的耳朵与房间来说最佳):

1、使用XLR平衡卡农输入接口(确保你的声卡是全平衡输出)
2、Input Level 调到 +4dBu(默认是零),理论上对高频有轻微改善(当然,我是听不出来的)
3、LF 我衰减了一格(个人喜好)
4、低音单元去掉网罩(中低频更干、更紧一点)
5、高音头我加上了网罩(因为“裸奔式”我觉得有点金属味,加网罩可以软一点)
6、可以横着摆,倒着摆居然也不错(这让我怀疑我的耳朵出了问题)
7、音量旋钮为最大

另外需要提到一点,在听 CMS 65 之前,我听了两周 RM2,这个相当重要,相当于基准参考标准。而这个基准,是我目前认为最可靠的。

高频方面,非常标准的“监听”声,细节在我评测过的所有音箱中仅次于RM2,RM2的高频我还要衰减一格,CMS 65 无须调整。QQ上有位网友与我交流说 Focal 的高音头“非常快”,我...其实听不出来(虽然我知道其高音头的LM3886拥有19V/μs的转换率),我只是感到高音很自然,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另外定位比RM2还要准确,Golfrapp《Road to Somewhere》后头的三角铁终于不贴在我脸上了,谢天谢地。但质感(超高频泛音)比RM2欠缺,虽然三角铁依然清晰无比,但没那么“润”和真实,有点干,但又不是ADAM那种“丝”干,而是“铁”干(你看,我都说了音质是迷信),总之比较独特,不过这对混音也许反而是件好事。

中低频方面,IC 是被誉为意法公司“最耐听IC”(应该有一定声染)的 TDA 7293,DMOS 超大功率 IC,关键是异常干净,失真率仅为0.005%。听起来...比较温暖,一提到温暖,你应该觉得相对应的词就是“慢”、还有“软”,但由于配备了玻璃纤维这种高速单元,整体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干湿度适中(有点像BM5A)、扎实、软硬度也适中。

注意一点,Focal 所有产品线均不提供EQ曲线,这点在 GearSlutz 上成为了其唯一被攻击的理由,但 Focal 本来的口号就是“Listen to your music, not your speaker.”(聆听你的音乐,而非聆听音箱)。因此下面均为自己的判断:

A、基于上文提到的超高频泛音问题,应该在20kHz以上有明显衰减;
B、中频大概在 1.5 kHz~2.5 kHz(分频点?)有个 2~3dB 的平滑小山,人声与中频乐器轻微靠前(这也很像BM5A),中频整体接近单拿,但比单拿再收敛一点;
C、超低频的下潜非常优秀,《Electronic Musician》的评价甚至说无需低音炮都行,虽然我个人感觉低音偏多一点,但非常舒服(可能是其低频与超低频衔接相当平滑)。有一点很让人矛盾的是,我对低频衰减一格(-2dB)后,对量级是满意了,但下潜又打折了(感觉 Low Sheving 会伴随轻微低切),因此隔一两天就要将 LF 从 -2 dB 调回 0,然后再隔一两天又从 0 调到 -2dB ...感觉都对,都不对...
D、之所以先讲超低频,再讲低频,因为两者关系大了,之所以出现以上矛盾,是因为 CMS 65 的 Low Shelving 是450Hz,我所感觉的偏多应该在200Hz~500Hz左右,这里有3dB左右的提升(“温暖”就来自于这里了,我个人觉得有点多),其实超低频是相当平直的,但我如果衰减一格把400Hz那个小山降到我觉得合理的水平时,超低频就会很委屈地也被迫衰减 -2dB。

Anywhere,还是很喜欢 CMS 65,风格确实比较独特,越喜欢、越挑剔。总结一下,超低频平直舒适、低频与中频有点接近单拿但更收敛、高频与超高频平直并很有特色。整体偏暖、瞬态快、软硬适中,真希望尽快拿到同价位的单拿BM5A MKII好好对比一下。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深刻的是 CMS 65 的声场,很宽,[外观篇]中我们也看到了 CMS 65 有很宽的扩散面板,因此 Sweet Spot 很大,站在房间里面每个位置感觉声音变化并不大,以前与朋友一起听音箱时,需要不停地抢“黄金三角”那个 Sweet Spot,这次可以两三个人座沙发上一起听(人多建议高低音都加上护罩),李玟老师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咔咔...

 

音质篇(得分:5/5)之二:吴崧铭老师主观感受

本次的评测与之前有些不一样,叉烧网请到了吴崧铭老师一起评测(以后的评测我们都会与一位或多位音乐人共同进行)。

我可能会从设备的角度来听音箱,而吴崧铭老师是以音乐的角度来听,总之角度不同(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多一个准绳以供参考。

吴崧铭:迪斯尼中国特约音乐制作人,橙音网音乐总监。

1.       《Sing Me to Heaven》,美国南加州大学诗班演唱的无伴奏合唱,这首曲是一首赞美诗,1949年由Daniel Gawthrop Jane Griner所作,旋律的风格接近中世纪圣咏,但是却配上了丰富的和声。这首赞美诗既有突出每个声部特点的段落也有各声部完美融合的段落,是一首比较完美地体现出上帝创造人声之美,仿若来自天堂的声音。这对箱子细致表现力之所在,通过这首曲子表现得无比完美,尽管南加州大学诗班在美国是水平比较高的合唱诗班,但我依然十分真切地听到抱团人声中个别的小杂音,就是那种个性声音被统一的发声方法所改变,但又没那么及时自然地偶尔发出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声音的声音;我甚至还听到了男低音声部中有个人在某一句演唱时稍稍抢了一点。这种细致的表现力真是是令人赞叹,赞叹那创造主神奇的能力,让人类能制造出如此精妙的机器来表现如此绝美的艺术,这声音几乎就像一块融化的巧克力被含在嘴里,让人享受它的甘甜又不舍得那么快就占有到肚子里。

2.       《芬兰颂》,这是著名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的作品,西贝柳斯恐怕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今天乐谱派制作人最喜欢的软件就是以西贝柳斯命名的。芬兰颂,是西贝柳斯1899年完成的作品,西贝柳斯的作品以丰富而细致的配器而著称,毫不夸张的讲,什么回放设备能把西贝柳斯的交响曲演绎清楚了,这设备就可以算得上是终结者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Focal本身就是来自欧洲的缘故,它出来的声音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而有色泽。当西贝柳斯作品那辉煌的铜管乐器奏响时,我几乎可以闻见来自北极针叶林深处的夜晚气息,仿佛就看到绿色的北极光在白茫茫的雪松林上空闪烁。西贝柳斯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经常会有非常戏剧化的变化,这无疑也是考验音箱能力的最严苛的素材。Focal 总体来说,对交响乐队的表现还是非常到位的,无论是整体的平衡感还是单个乐器的特色性表现都很不错,特别是铜管音色那种金属感,很少有近场音箱能表达的这么有气势的。但声音的冲击力还是稍有不足,遇见较大的转折和变化的地方,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当然,我们也不能像要求HIFI一样来要求一对近场监听的动态,况且我们的监听环境本身也受限制。

3.       《Something Beautiful》,这是电影《When in Rome》(许愿池艳遇 )中的插曲, 是一首非常浪漫又富有激情的乡摇,从这个角度,我充分体会到了 Focal 的劲浪,那吉他的表现力,简直无可挑剔,看出来了,Focal 简直就是为吉他做的,完完全全的吉他杀手,无语。

4.       《Pencil full of Lead》 也是《When in Rome》中的一首插曲,之所以要听这首,是因为想听听 Focal Jazz 的演绎,非常好,那种金黄色的声音很好地包围着听者,不知为什么,当听这首歌曲时,小号的声音特别华丽,仿佛演奏者就在你耳边,估计这要归功于那一对特殊的高音单元。

另外,还播放了一些 Dj 曲,和电子风格的音乐。总的来看,这对箱子更加适用于现代音乐,对古典音乐的表现够细致,但戏剧性不够。如果用来播放摇滚,爵士,和各种流行音乐,特别是强劲的低音,辉煌的高音,这对箱子绝对是无可挑剔的。冲冲忙忙中没有测试电影和游戏的音效,下次有时间再详细的测试。

 

音质篇(得分:5/5)之三:国外评价汇总

音质篇的第三部分,我们会转载一些国外论坛或媒体的评价,并且标上原帖和原文的地址,给大家提供更多方面的参考。

PS:以下国际媒体的观点不代表叉烧网立场,如有雷同,实属巧克力。大家尽量下载英文原文,我只是随便翻译一下。


1、《Sound on Sound》09年6月,CMS 65 评测最后一段(点击下载

“这对 Focal 声音非常自然,甚至无需让我去调整背面板的参数。低频紧凑但延伸很好,没有浑浊与松软;中频非常扎实,高频细致而且平滑。声场定位同样出色,可以让我找到之前录音中的任何错误。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可以与那些追求声音自然的音箱平起平坐,例如 PMC 或者 K+H。CMS 65 可以胜任各种风格的音乐,从流行到古典,说实话我发现从表现力上我没有一丝不满,如果你想聆听你的混音(而非聆听你的音箱),这对音箱确实值得你考虑,它们是我在这个价位上听到的最甜与最自然的音箱。高度推荐。”

2、《MIX》09年6月,最后一段(点击下载

“听得越多,Focal CMS 65 表现越来越好,声场定位一流,很多时候,音乐都能在音箱外面——比我预料中的6寸系统要宽得多,让我有点使用5.1系统的感觉。轻微向前的中频让我想起了同样优秀的 Yamaha NS10,这对音箱能够胜任很多场合,包括音乐制作、广电、电影与游戏。我推荐大家好好听一听 CMS 65,我觉得你会喜欢你所听到的声音。”

3、MusicRadar.com,最后一段(点击链接

“声音上,CMS 65 表现非常好。通常金属球顶听起来会有一点刺耳和金属感,但这回我们没遇到。高频延伸也没有任何不自然。尽管不需要调EQ,我们还是都试了一圈,EQ对于不同的房间与你的耳朵都有用处,Notch 设置对于在大型混音台上摆放 CMS 65 也非常有用。它的频响与定位非常优秀,我们甚至认为对它做任何调节都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一对紧凑的监听,CMS 65 能带给你宽广、细致与无染色的声音。在这个价位上,能轻松打败那些热门的音箱,带给你很好的混音体验。它确实有些贵,但每一分钱都花得很值。”

4、《Recording》09年7月,倒数第二、三段(点击下载

“如果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对音箱,就是“残忍”。难道哪条线出现了虚接?这些小差错会打到你脸上大喊“我就在这里!”鼓LOOP的EQ出现了失误?又钝又混,它会不停折磨你直到你调好为止。你会发现你之前的作品中人声齿音和爆音都没处理好,混音又脏声场也不细,还选择错了Bass的音色——都忘了吧,现在你无处可藏。你会憎恨这对音箱让你的工作变得困难,当最终混好你的音乐后,你又会爱上它。”


还有一些 GearSlutz 的帖子,因为我不可能翻译N多的回帖,因此大家自己去看:

《Focal CMS 65-unbelievable speakers》

《CMS CMS 65 Monitors》

《Genelec 8040A vs Focal CMS 65》

《Adam A7's with sub or Focal CMS 65's》

《Focal CMS 50/65》

《Dynaudio BM12a vs. Focal CMS65 vs. CMS50 with CMS Sub》

《Adam A7 vs Focal CMS 50?》

《Original KRK V series made by Focal?》(KRK V 系列是 Focal 代工的吗?)

《ADAM P11a, S1a & Focal CSM 65》

《Focal CMS 65 vs. Genelec 8250》

 

最后,《Resolution》杂志专门进行了声学测试,非常有帮助!(Focal 官方从来不提供EQ曲线)

>>>点击下载<<<

 

性价比(得分:5/5)以及总结

CMS 65 是一对比较独特的音箱。

近四年中我大概写过近20对音箱,但 CMS 65 是最“独特”的一对。外观上独特,精细而且很“好玩”;技术上独特,从单元到箱体都自己搞掂;音质上,正如 ProAudioReview 的总结所言“你可以将CMS 65看成高档级别的音箱,也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全新级别的音箱”,它是“自成一体的”(“The Focal CMS 65 is in a class of its own”)。也许这一切的原因是——它来自法国,浪漫、精湛、高傲的法国。

我之所以喜欢 CMS 65,并且给予满分,并不是因为它音质多牛逼(非常遗憾 CMS 65 的参照音箱是我认为完美的RM2),有多漂亮,而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因为它的体贴、因为它的理念:“聆听你的音乐、别聆听你的音箱。”

价位上,总代理城市数码说 CMS 65 国内售价大概要一万出头,这是中档音箱的必争之地,以前我们仅知道所谓的“三大”主流音箱。事实上,如果你经常上全球最大的音频论坛 GearSlutz,你会发现近两年 Focal 已经是国外制作圈比较主流的音箱了,与 CMS 系列同价位的音箱基本在论坛上都被完灭。正如《Sound on Sound》所言,Focal 的对手并不是真力/单拿和ADAM,而是 PMC、K+H、ATC、AVI、Barefoot(SOS把它们归类为“自然”音箱,最好的音质,其实应该是最自然的)

我平时最恶心评测里说XX很好很牛逼,我只是想说,在国外最专业论坛上备受推崇的一对音箱,在国内几乎没有人使用,这就有些不正常了。叉烧网的评测只是给大家照照相片、介绍一下如何使用、给大家找找国外的资料、并且帮忙翻译而已,无他。

如果你准备好了一万块钱准备上一对监听音箱,在你买其他品牌之前,可以先听听 CMS 65。另外,今年 MIPA 最佳音箱是 CMS 50(第一次看到 MIPA 有蝉联奖项的音箱),如果你要入手高档的5寸音箱,也可以考虑一下 CMS 50。今年 Focal 还出了 CMS 40,该不会明年继续蝉联 MIPA 最佳音箱吧?

到此为止,下月我们将评测 Focal 的中端监听音箱 SM6 系列,低端的 CMS 都能横扫国际大奖了,中端表现如何?大家搬好小凳子吧。

 

一些有用链接:
唯物主义音质判断法
侍候好你的监听音箱
推荐一款音箱测试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