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歌王:SPL Pro-Fi 系列
十年前,音乐人碰到 HiFi 发烧友,心里先骂对方一句傻逼,回家再上网大战 300 回合。今天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冲突看似少了:懒得骂... 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同样没有交流。但对于出色的商人和设计师,看世界的角度并不一样:
“矛盾”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跨界”:智能手机是传统手机和电脑的跨界、SUV 是越野车和轿车的跨界、今年还有个很火的综艺节目《跨界歌王》... 但失败者的沉默让大家以为成功很容易,大家都知道 iPhone 但没听过 Palm 的“PDA”、知道 Surface 但忘记了华硕的“上网本”,其实厂商们 99% 的跨界会铩羽而归,纸上谈兵容易,难在操作:怎么跨?
HiFi 一词源自美国50年代《High Fidelity》杂志,60年代日本杂志想打造“Ultra-Fi/超保真”概念、而70年代《Absolute Sound》杂志开始用“Hi-End/嗨到头”给土豪洗脑,最后 这些词都被玩坏了,百元耳机现在也自称 Hi-End。专家怎么看?维基百科写到:“Hi-End 一词被 AES 录音协会所藐视(disparaging)”。
不过 AES 可能会被打脸,因为这次玩概念的是自己人——著名母带设备厂商 SPL,30年前以“新模拟”概念颠覆母带圈,现在他们推出了全新的系列:Pro-Fi(Professional Fidelity),即“专业保真”。之前音频厂商们的跨界通常是成立子公司(例如 Harman Professional)或推出不同系列(例如 Focal SM 系列),
而 SPL 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想用一个系列同时取悦录音圈和民用圈
这种成功案例...罕见得小编一下子都想不起来..
(所有图片点击放大,或鼠标右键选择“在新标签中打开图片”)
Pro-Fi 系列有五个型号:Director(DAC/解码器)、Phonos(唱放)、Phonitor e(耳放)、Phonitor X(耳放/前级)、Performer s800(功放),我们这次拿到的是样品有 Director、Phonitor X 和 Performer s800。
Phonitor X 算是 Phonitor 2(见详细评测)升级版,这里不再重复介绍每一个功能~
最后对比下规格,Director 无耳机输出、Phonitor e 无音箱输出、这两台 Phonitor 上 DA 扩展卡还得多花 $300...我猜有人在考虑上哪一台、有人在考虑上多少台、有人在研究怎么搭配第三方设备(我觉得平衡耳机口做“一拖二”连接音箱是可行的)...
各家旗舰声卡的输出动态纷纷逼近 130dB 的时候,它们的输入依然停留在 120dB 附近... 于是我们找了台 Apogee Symphony I/O(一代,输入动态 120dB)作为输入,对比实测 Director 的输出,咱们算一道小学数学题:
Symphony I/O 和 Director 最大输出电平都是 +24dBu,这时,
Symphony I/O 官方输出动态是 129dB,而 Director 是 121dB,
如果它们输出都衰减 10dB,实测动态分别是 119dB 和 111dB 吗?
不,实测是 109.2dB 和 113.6dB...
Director 居然没有音量刻度... 小编是根据软件的电平反馈调到精确音量位置的,另外由于跨声卡操作,Jitter 时基误差可能导致 Director 的“互调失真 + Noise”略高,不过除此以外,-10dB 时 Director 可以说完胜。
如果你用最大音量来听 Symphony I/O 和 Director,可能 Symphony I/O 会好一点,
但如果你开始衰减音量,Director 就要发威了
衰减越多,Director 可能越有优势,这就是“模拟”,传统意义上我们觉得“Analog”意味着不精确、音染和底噪,实际上母带级的 Analog 比数字还精确。不过你也可以考虑为 Symphony I/O 搭配 136dB 模拟动态的 Phonitor X 来调音量...
我们没有测试 “384kHz” 采样率和 DSD 播放,作为身处录音圈的媒体,小编还是要说:圈内的共识是 192kHz 没有意义...
补充:我们的 Phonitor X 样品没有 DA 模块,无法测试其 DA 音质,至于模拟部分的音质——上一代 Phonitor 2 已经无敌了...因此 X 偷懒没有测试...
在 Pro-Fi 身上,你会看到录音设备上不多见的特点:多种颜色可选(尤其是鲜红色)、精致的脚钉、环牛变压器、红外遥控、功放连控、384kHz 采样率、DSD 解码、没有机架适配耳(不能上架对录音棚是比较懵逼的...)
这些功能会被同行骂“华而不实”
对于 HiFi 圈,Pro-Fi 又散发着另类的气味:异常详尽的官方参数、平衡输入/输出、专业 ASIO 驱动、超低 Lantency、AES 数字输入... 为了融合“Pro”和“Fi”,SPL 还做了很多事情,同时拥有 XLR/RCA 接口、支持 iOS 设备、专业/民用电平切换...
什么都想有、而且都要精,缺点就是贵...
不过如果你是跨界的新人类,也许你正在寻找这种跨界的新物种。例如音乐人家里的客厅应该搭配什么“解码器”?是不是录音棚里的牌子更熟悉一点?
再例如民用圈的“老烧”,是不是发现了——懂音乐的大明星和制作人反而不用 HiFi 品牌?想不想试试音乐人的专业品牌、但又不想上机架式设备?
PS:没有音量刻度的问题,Phonitor X 还有个 VU 表,Director 就真的只能凭感觉,官方可能希望大家用听觉控制音量,而非视觉,例如某些强迫症觉得音量调 -10dB 或 -12dB 看起来很“整齐”,但实际上 -11dB 才是合适的;
PS:一些音乐人可能抱怨 Pro-Fi 系列没有 DSP 软件调音台,其实“行业标准” Avid HD I/O 同样也没有 DSP 软件调音台,音频信号直接进 Pro Tools 录音软件,没有软件调音台也会更稳定、延迟更低、音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