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采样也许已经改变了音乐制作

/ 阅读:4325
作者: Hotwill

对于音乐而言早已有了更先进的创作方式 — 采样,而它不仅仅是音乐创作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甚至颠覆了音乐制作。采样不仅仅在独立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其实很多流行音乐的制作也是由采样完成。很多人对于采样的印象就是,从别的音乐中截取一段放入自己的音乐中。

所以采样到底算不算真正的音乐制作?自音乐取样混搭的时代起,就有过无数的争论,关於采样的音乐是否为音乐。葛莱美奖委员会说 如果你的歌包含一些之前写过的音乐 或先前已发表过的音乐, 那就不符合歌曲提名的资格;而摇滚乐者更是经常以这点来贬低说唱和流行音乐。 

虽然小编知道这样的认识是十分浅显的,然而在知乎上逛了一圈后我也没有找到什么特别中意的答案,思来想去也不知道如何系统的反驳这一说法。直到小编找到了这个视频,也许就是你我心目中最好的答案:

Mark Ronson 何许人也?

Mark Ronson, 在 2015 年你一定听过这个名字。很多知道火星哥的《Uptown Funk》,却有一堆人再问 Mark Ronson feat Bruno Mars 中的 Mark Ronson 是谁?没怎么唱名字放在前面?当然这些人不会知道这首歌是由 Mark Ronson 所制作。Mark Ronson 制作过的欧美歌手大家都叫得上上号,Lily Allen,Amy Whitehouse,Adele 等等...... 然而这位在 2007 年格莱美击败 Timbaland 的 “年度制作人” 确是 DJ 出身,DJ 的身份和技能不仅让其获得更多为知名艺人制作的机会,更塑造了 Mark Ronson 独特的音乐技艺。 正是出于对各种音乐的喜爱,无论是 嘻哈、放克、灵魂、电子、拉丁、雷鬼、饶舌、节奏蓝调、摇滚,都能够理解这些音乐并把这些元素用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诠释,这也就是为什么 Mark Ronson 能够不拘泥于音乐类型,风格如此多变的原因。讲采样,也许真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超级制作人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就是在传达着:

“采样混搭,不是『 抢劫,怀旧,然後批发 』。

删繁就简,采样其实就是一个 “捕捉、融合” 的再创造过程,在能够听到的一切音乐中找寻眼前一亮的宝物,将其放入自己的音乐当中。采样为那些经典的艺术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让这些经典的东西得以重现。

 

在流行音乐和饶舌音乐的世界里, 我们开始变成混搭迷 我们开始远离一直在做的隐晦取样混搭, 然後霎时间,大家都开始采用 这些80年代大众曲调,例如鲍伊的「一起跳吧」 还有所有的迪斯科音乐,用饶舌方式唱 这些音乐不太会过时

然而采样并不等于抄袭和抢劫,现在人们几乎不再听很久很久以前的音乐了,如果只是照搬很难被人们所接受。重点是:

“我们生活在後混搭采样的年代 我们摄取喜欢的东西, 然後我们改造它们 ,这就是我们创作的方式 当我们真正地添加 一些重要原创的东西, 把我们的音乐历程与此相结合, 然後我们有机会成为我们所热爱的音乐进化历程之一, 并且,等到这再次成为新的东西, 我们就与此产生联系。”

然而我们所以喜欢的东西不仅仅是以前 60 年代的 Jazz,80 年代的 Disco,采样其实并不局限于音乐。事实上,我们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素材,比如电视节目、演讲等等,Mark Ronson 大神的演示就用了 TED 中的段子。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音乐的兴起,采样也更多地被谈论,似乎电子音乐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但其实是音乐制作的方式有了改变,不知不觉中捕捉、拼凑、融合的再创造的过程渐渐的成为了习惯。并不是说哪一种方式更好,但你不能否认这样的方式确实更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