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带你科学步入音频坑~

/ 阅读:5029
作者: Moa-metal

——————————

入门选购

——————————

酱油篇

本文为指南之上的指南

不谈设备,谈八卦

让你以打酱油的心态

面对选购设备时的内心挣扎和尔虞我诈



话筒篇

话筒一个个都长得这么像,他们之间真有区别?




耳机/耳放篇



线材篇



音频接口篇



监听音箱篇



——————————

观点分享

——————————

叉烧评测的“音质分类判断”

——音箱篇

——声卡篇

不考虑外观、技能、价格,只谈声音

我们来量化音质,把音质“大卸八块


专业评测为何没有“主观曲目试听”

越了解,越敬畏,越谦卑

想通过几首歌的主观听感来描述音箱,真是太小看“音质”了。



高音到底有多“高”

这么多年来大家讨论的某某歌手唱到多么多么高的“高音”...

但其实这“高音”只是“中频”

对于常规的双分频音箱,

由于分频点常在 2kHz 附近...

“高音”是靠低音单元发出来的....



你为什么无法忍受这个声音?

其实让人恐惧的大部分声音基本都集中在2000-4000Hz,例如:

话筒啸叫、泡沫擦玻璃、单车刹车、在光滑地面拖动铁凳子...

这问题看似简单...但研究它的学者已经...

拿了诺贝尔奖,不过是“搞笑诺贝尔奖”... 



dB小百科

参数表上的单位 dB、dBV、dBu 等等都是啥意思?



音乐工具史之:元首的话筒

“行业标准” Neumann/纽曼公司,与极少数能挺过二战的老公司一样,它充满了传奇和幸运。



音响行业:消失的“德味”

发烧/录音圈主要玩这几种“味”:

德味、美味、日味、英味



0.01% 的失真是多大?有影响吗?

国内玩家慢慢开始谈论动态范围(Dynamic)和信噪比(SNR)等参数

比起十年前大家不看参数、只吹牛逼要进步太多了



三分钟学会看频谱(菜鸟级)

识别真假无损文件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模拟设备?

数字VS模拟



什么叫 TM 的叫“模拟模拟插件”?



当现代 EDM 音乐变成 Launchpad 工程秀,剩下的只有套路….

不是拿着 Launchpad 演个工程就是在创作音乐



到底什么才是 “EDM”

曾经我们一直把 “EDM” 理解成 “Electronic Dance Music” 的缩写,意指 “电子跳舞音乐”。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群 “EDM Haters”,目标主要在于鄙视榜单(比如Beatport Top 100)中的商业流行音乐。所以笔者邀请了几位朋友一起聊一聊“EDM”。



吉他拨片:我们几乎顾全了音色的每一步,却在忽视第一步

—— 拨片小科普

吉他手们对与音色的调试是把精力都放在效果器、琴、音箱上。这固然也没错,可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使吉他发声的第一步——拨片触弦

如果在第一步就做出正确的选择,会在之后做音色的步骤中省不少事儿


关于吉他琴颈后仰的二三事

一款吉他的设计不仅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木材搭配、拾音器型号、配件型号、有效弦长”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设计点虽在配置单上不标明,但却是真真实实的在影响吉他的音色、手感、颜值方方面面。

琴颈仰角,就是这种最容易被乐手忽视的设计之一。


——————————

谣言粉碎

——————————

音质本来不该成为重点,以后更不会

今天我们谈论一个同样可能会消失的概念:音质

对于热爱音乐而不是热爱“器材”的,真正爱好者,

音质本来不应该成为重点,以后更不会



声卡盲听,真能听出区别吗?



到底!什么!他妈的!叫!温暖 ?!!

为什么 Nuendo 听起来比 Cubase 冷 ?

—— 因为 Nuendo 的 LOGO 是蓝色的,冷色;

而 Cubase 的 LOGO 是大红色,暖色。

这就是唯一区别。



那些年被手机厂商玩坏的“音质”——小米篇

由于大众对“跑分”和摄像功能的审美疲劳,

国内的手机厂商们摇身一变就成了 HiFi 厂商!



那些年被手机厂商玩坏的“音质”——锤子篇

它的数据图令小编震惊了!

如此牛逼的玩法,比上回粮食公司的“以点概面”和“偷梁换柱”更高深!



追求不同款 DAW 的音质有意义么?

十分“解毒”,

虽然这曾是在 FL Studio 地盘的文章,但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吹捧自己的音频引擎多牛B,而是要证明——

所有工作站的音质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