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街机 M-Audio MobilePre 2
前言
话说今年以来,叉烧网的评测栏目经常被网友催稿(我们的优良传统就是拖拖拉拉,你懂的..),其中被催的最多的,有三款产品:Focal Solo 6(写完了!)、单拿BM5A二代(经销商一个月前答应送来,今天刚收到...)、再过来,就是今天要评测的 M-Audio MobilePre 二代,明天终于可以摆脱它了...
之所以期待这个接口,主要是因为价位,根据我的数据,之前 M-Audio 全球销量最大的音频接口就是 Firewire Solo,但是停产一年来,M-Audio 居然没有同价位的接口出现,之前的 Fast Track 二代不够给力(见评测,莲花接口有木有!),而你也不会把同等价格的 Fast Track 当做 Firewire Solo 的替代产品——Fast Track Pro 是06年2月发布的(Solo 是04年10月),五年前了有木有!
可能我还想说一下 Firewire Solo 停产的原因——火线的没落。我09年底在上万字的评测里提了一句“火线在淘汰的边缘”(我预计3年,也就是2012年底),然后在友站 midifan 被骂疯了(见帖子),一年半过去之后我们看到苹果正在用 Thunderbolt 来取代火线、各厂商纷纷将火线接口改成USB版本,而且根据我们今年来测试的数据,USB接口在苹果上实测性能整体强于火线。因此以后我们可能看不到火线接口了,明年的新接口会是 USB 3.0 和 Thunderbolt(或其他形式的 LightPeak)为主。
而 MobilePre 二代继承了 M-Audio 的优良传统——采用更加主流的 USB 接口、便宜、入门级定位、比 Firewire Solo 还便宜80美金、另外还引入了整合之后的 Avid/Digidesign 设计理念,因此,如果现在有一款声卡能代替 Solo 成为“街机”的话,只有 MobilePre II(小道消息说采用 USB 3.0 的 Fast Track Pro 明年有升级,到时再说)。
好了请大家翻页进入评测。
外观篇(得分:5/5)
打开包装,非常简单。声卡、连线、光盘。
注意有两个版本的 MobilePre II,一个捆绑 Pro Tools SE(179美金),一个捆绑 Pro Tools MP(399美金)。
我们收到的评测样品是捆绑 Pro Tools MP 的,附赠一个39美金的 iLok(SE版本无需 iLok),Pro Tools MP 相当于以前的 Pro Tools LE 8,但更强一点,有延迟补偿。
说实话我不明白它为什么叫 MobilePre,因为看起来完全与 Fast Track MKII(二代)是亲兄弟(下图),在 MobilePre 未上市前我曾经看过谍照,还以为是 Fast Track Pro 二代,
OK,来张高清无码的裸照。
功能篇(得分:3/5)之硬件
我先说重点吧,MobilePre 二代最大的与众不同是四个“大旋钮”,与之前的 Fast Track MKII 一样,但多了一个,分别是:输入通道音量 1、输入通道音量 2、耳机音量、Line-Out 输出音量。
没记错的话这两兄弟是千元内唯一的“大旋钮”设计,大旋钮的设计除了调起来比小旋钮方便(而且还在顶部),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调得更加精细(小旋钮一不小心就过头了)。值得一提是,旋钮的阻尼非常好,调节起来非常平滑、舒适。
前面板方面,两路 XLR/TRS Combo 一体接口(其中的 TRS 是乐器高阻接口,可以直接接吉他和BASS),如果要用后面的接口,请按【Front/Rear Input Select】按钮,另外有个 Direct Monitor,与二代的 Mbox 一样,可以将输入音量串到输出来监听。(但现在基本是专业声卡的标配了)
背面板很简单,两路 Line-Out、两路 Line-In、一个幻象电源开关,注意它没有电源接口——采用USB直接供电。另外还提一下——MobilePre 与 Fast Track MKII 还有个共同特点是非常、非常轻(我评测 Fast Track 时说它“基本没有重量”,而 MobilePre MKII 比它重一点),总之是完完全全给移动制作而设计的。
电源灯(下图点击放大),输入大时红色 Clip 灯会亮,注意它的“过载”并不是 0dB,大概还没有到 -1dB 左右。
功能篇(得分:3/5)之软件
软件这一块的功能没什么好讲的,MobilePre 的软件功能非常少,只能调节延迟,不过我相当佩服 M-Audio 在驱动方面的精细程度,光是驱动就有18个(之前见过七八个的,没见过18个的)!从 Win XP SP3 和 OSX 10.5.8,到最新的 Win 7 64-bit SP1 和 ISX 10.6.7 64-bit,细致得变态。
我一般不用自带光盘的驱动,而是上网下最新的,不知道为什么 MobilePre 的驱动有将近 14MB,算大了。
下图可点击放大,MobilePre 最匪夷所思的地方是它在控制面板里的程序 ICON 是张高清产品图!!直接就是相片有木有!!
当然,点开后能调节的只有 Latency (最低128)和 Sample Rate(44/48),不过功能少并不是坏事,一般在性能与音质上反而有意外的提升(例如我们最近测试性能最好的是仅支持16-bit的入门接口 SmartFace),这一点在后两页会细讲。
另外在 Pro Tools 中,也能认出是 Avid 自家的产品,其他家在 PT 的LOGO请参考 Roland 八爪鱼...
性能篇(得分:4/5)
由于 Macbook Air 还没上市,这次我们该用纯 PC 平台来测试(考虑到用户群,以后我们争取多用PC评测做测试)...Pro Tools 中,我们还是用 MAC 平台的方法,用128个Buffer跑演示曲《The Legion》,跑到同一个时间点截图,对比声卡是上周评测的 Roland Octa-Capture,PK啦PK啦...
下图左是 MobilePre 的CPU占用,38%。下图右是 Octa-Capture,占用34%。但最有意思的,我们可以看到 Octa-Capture(右)其中一个核占用很高,另外三个很低;而 MobilePre(左)四个核都很平均——在驱动方面,M-Audio 确实是老手,Roland 的硬件部分非常牛逼,但软件驱动还有提高的余地(很多知名硬件商都如此,不点名)。我们为什么说多核优化比单核更好?首先这是研发团队实力的体现,另外也更加稳定,尤其是在单核跑满的时候(多核更不容易跑满)。
(图片点击放大)
上图还有个不公平的地方在于 MobilePre 是 Avid 的“嫡系部队”,因此我们在第三方的 FL Studio 里面再看看情况如何。
下图也很有意思,同样调成 128 个Buffer(3ms),Octa-Capture 的实际ASIO输入/输出延迟分别是 311smp 和 499smp,而 MobilePre 是 234 smp 和 234smp(smp当buffer来算就行了),这是因为 Octa-Capture 的内部DSP调音台带来了一定延迟(所有带有内部调音台的声卡都或多或少受影响),还记得我上一页说的话吗?——“功能少并不一定是坏事”。
OK,我们学测试 Pro Tools 的方法来看看两者跑 FL Studio 10 演示曲的区别。再次,Roland 的一个核占用很多(总占用26%),MobilePre 四个核比较平均(但没 Pro Tools 这么平均,总占用31%)——M-Audio 的多核驱动确实更优秀(这年头大家基本都是多核CPU吧?),Roland 虽然看起来总占用小,但是工程再大的话,跑满一个核时,更容易出现爆音和不稳定。
总结一下 Mobile Pre 二代的性能:
- 由于信号的路由很简单,性能比较出众(但软件功能少)
- M-Audio 的驱动非常给力,尤其是对多核的优化
- 作为 Avid “嫡系”部队,对 Pro Tools 进行了优化,在 PT 中跑得更稳定
音质篇(得分:3/5)
测试了五六个数据,载录比较有说服力的其中四项(24/44成绩):
- 【Line-In Destop】采用背面板 Line-In 对 Line-Out,放在相片中的桌面上测试,输入为零,输出为4点钟位置(最大是五点钟)
- 【Line-In Remote】依然是背面板 Line-In 对 Line-Out,但是,没有放在桌面测试,而是放在远一点的地上,这是什么意思?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最近评测的接口都放在我的玻璃茶几上测试?下面直接就是无壳的PC内胆(为了美观...),这样做其实会有一定影响——电磁干扰,但之前评测的都是金属壳接口,例如 Mbox 三代和 Roland,都是金属壳,屏蔽性好,影响不大,而 MobilePre 是塑料壳,必须有影响,因此多测一项,事实证明,影响有一点,但完全可以忽略——你完全不用担心电磁对 MobilePre 音质的影响。
第三项是【Line-In Preamp】,在第一项里我们采用输入为零的测试方式,来让RMAA达到测试电平(MobilePre 输出旋钮打到最大完全不影响音质),这里我们采用下图的电平设置:输出打到12点,输入在10点钟,这样可以测试 Line-In 放大部分的音质——比较干净,数字影响不大,处于可忽视水平。
第四项【DI-In Preamp】,采用背面板 Line-Out(打到最大)对接前面板的 DI 输入,用于测试前面板的前级水平,电平一下子少了 12.5dB,我们将其输入调大到测试电平,从数字上可以看到——频响与底噪的变化不大,因此前面板接口的放大电路是比较干净的(也可以说没特色)。
最后来看看耳放,推单耳300欧的专业耳机(应该是市面上比较大的了),我比较舒适的音量大概是1点钟位置,推力很好,小阻抗耳机轻松搞掂。另外在耳机音量打到最大时,完全不影响 Line 电路的RMAA分数,这是没有内部调音台的好处(前面软件功能篇说过功能少并不是坏事,上周评测的 Roland 八爪鱼就有轻微影响)。
总结一下 MobilePre 的音质部分(对比网上找的 Firewire SOLO RMAA 成绩)
- 比 SOLO 的音质略高(但比SOLO便宜80美金)
- 塑料壳的电磁屏蔽很好,几乎不影响音质(比SOLO轻得多)
- 耳机输出与 Line 输出可以放心打到最大,不产生任何失真
- 耳机输出与 Line 输出相互完全不影响
- 话放与耳放都非常干净
性价比(得分:5/5)以及总结
作为一款千元价位的音频接口,MobilePre 是同价位给我印象最好的,做工精致、质感厚实、屏蔽良好、“大旋钮”的手感舒适,完全没有给我“廉价”和“塑料”的感觉(虽然它是熟料壳..)。
功能方面只能说能满足基本要求(事实上你真的需要DSP调音台吗?),但正是由于信号路由比较简单,性能方面比较不错,另外 M-Audio 在驱动方面的工作值得一赞,细心、稳定、对多核支持很好。
作为 Avid 的嫡系部队,驱动专门对 Pro Tools 进行了优化,表现更好,如果还买不起 PT,附赠的 Pro Tools SE 软件还能满足一定程度的“标准”制作要求(因为工程能直接在 Pro Tools HD 中打开),无论是重量、音质、性能、便利性(USB直接供电),我们都感觉 MobilePre “完胜”昔日 M-Audio“街机”Firewire SOLO,成为音乐制作的入门首选,SOLO 你就放心去吧。
价位方面,裸奔版(带 Pro Tools SE)官方报价为179美金,Sweetwater 卖到149美金,预计国内的售价会在千元出头,而MP版(带 Pro Tools MP)官方为399美金,估计国内会在2500左右,MP 在轨数上与昔日的 LE 一样是48轨,但多了延迟补偿和一些 9.0 的新功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