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手机厂商玩坏的“音质”:华为 Sound X
我们的《被手机厂商玩坏的音质》系列恶搞散文四年前写过《小米篇》和《锤子篇》,本以为就此金盆洗手,不过昨天同事@硕硕 说打算买个华为刚发布的 Sound X.. 所以 I'll be back 了..
先看看华为发布会怎么说:

硕硕考虑过 HomePod,我说 HomePod 在我家吃灰很久了,因为延迟严重 —— 用国内音乐 APP 播放有 1 秒以上延迟(用 iTunes 没有延迟,故意的),看视频更吃力,音画不同步超过 1 秒。当然苹果是有解决办法的:买个 Apple TV... 我不买...
我有过小米音箱,上次横评完送人了,换成 JBL Charge 3,然后嫌中频不好又换成 Freeplay Home,基本满意但高频还差点,正在等 JBL Xtreme 3... 我还有过华为荣耀手机,后来越来越慢就不用了... 我还有朋友在华为工作..
讲回华为 Sound X...
首先它比小米和锤子更靠谱
毕竟小厂商更需要夸大其词
发布会看下来我觉得 Sound X 可能是国内做智能音箱最强的,不过...
Sound X 只是藏得更深
从专业角度来看还有些问题

我们一点点分析,首先是 :
“背靠双低音”单元
这是近十年音箱行业很火爆的技术,而且被广泛的录音棚、混音师和录音师认可,光是监听厂商就有多家采用,包括 Barefoot、Kii Audio、Avantone Abbey (评测)、甚至丹拿低音炮 18S (评测)。这都是主动式“背靠”或“背对”双低音,Focal Shape 的双被动单元不算...

技术本身没问题,问题是
这是个低音炮技术
超低频本身“无指向”
朝两边出声影响不大
它们要搭配中音单元
你可以看到:录音圈最知名的“背靠双低音” Barefoot MM27 采用了双 5 寸中音单元,双低音的分频点是 80Hz,只负责 80Hz 以内超低频;
民用圈也有点名气的 Kii Audio 采用了一个 5 寸中音(中/低分频点 250Hz)、而新锐厂商 Avantone Abbey 也是 5 寸中音(中/低分频点 120Hz)——总之他们都得有中音单元。
加持 Sound X 的帝瓦雷呢?
(中文名让我想起雷帝嘎嘎)
他们用了一个 5 寸高/中频同轴单元,双低音只负责到 300Hz(再往上可就有指向性了)~

没有中音单元怎么办?
那双低音就要... 负责中频
然而中频有指向性
人声朝正左/正右发声
外壳还有两个孔限制扩散性
如果你在正面聆听 Sound X
人声可能会“缺一块”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办法:
中音不够, 高音头来凑
Sound X 有 6 个高音
高音头凭“人多力量大”做中音
官方没说单元尺寸, 我猜一下 :
(已知音箱的高度是 203mm)
比划下来,Sound X 的低音单元应该是 2.5 英寸、高音头是 1.5 英寸,很有意思的是:
高音头是迷你 PP 凹盆
不是常见的丝膜软球顶
PP 盆的确实比“丝膜球顶”抗燥(但速度不够丝膜快,回牺牲高频细节),常规 1.0 寸丝膜球顶音箱的分频点是 2.5kHz 左右,为了用高音头表现人声中音,我猜 Sound X 最多做到 500 ~ 800Hz 左右,这依然不够。

等等, 双2.5寸低音..
低音能下潜到多少 Hz?
发布会上说有 40Hz
如果按照监听行业的标准(±3dB),这起码是 8 寸音箱才能做到的...

当然这个图像有很多的问题
烧友能指出它没有横轴
你不知道它提升衰减了多少
而混音师还知道更多,例如
下潜截止点不该算40Hz
中频的坑明显低于 40Hz 的声压...
但更隐秘的是 :
两者的测量声压不同
(“友商产品”应该是 HomePod)
假如我们提升 HomePod 音量
你就会看到红线的对比图
HomePod 的下潜没差这么多,而且中低频看上去更完整..

很奇怪华为会公布这种频响..
音乐人和老烧看到这种曲线估计都不敢买 —— 高频“死亮”,这是因为华为真的在 free-field 消音室测试 (而不是像小米那样在办公室测试),这样低频就显少,应该还是正面测试,导致朝向两边发声的中频也少,如果在家里听,中/低两频应该不至于这样。
PS:由于 HomePod 的中/低频单元 (4 英寸) 也是全指向,在正前方测量时,相比华为能收录更多中/低两频,上图看来也果然是这样。
Sound X 的声音调试值得商榷,宁愿用 1.5 寸高音头做过量不敏感的超高频,不如像 HomePod 那样放弃一些超高频(我们实测 HomePod 延伸大概在 12kHz@-10dB)来弥补更关键的中频 (HomePod 分频点看起来大概在 500 ~ 600Hz)。
其他我们就不详细讲了,涉及更专业的内容... 例如测量距离是不是 1 米(由于中频朝两边出声,近了没中频、远了更没低频),立体声还是单声道测试,测量的声压和 THD 失真是多少...
总之我对这种设计存疑
高音头要做360°全方位扩散
但中低单元却要朝两边扩散
虚拟 5.1 声道也不要信
否则官方不会建议你买两个
先做好双声道 (立体声) 再说
两只音箱一起用又有个问题,分别摆在左右时会有单元正好相对,因此有一部分中频同时朝前扩散时会出现“梳状滤波”(不理解的话就搜索“水波干涉图”),HomePod 由于是全方位扩散,中频在家里会打得更散,两个音箱的相互干扰没这么明显。

还有一点建议官方必须改
单位标注的专业性
在官方 PPT 和官方图片里
高频单位一直标“KHz”
一秒感觉就不专业

音响行业的标准写法是:
“kHz”
不一样吗? 有差别吗?

有, “k”必须小写..
这个特么重要吗?
IT 和互联网圈的朋友可能不理解,我们能标“MHz”、“GHz”、“Kbps”,凭啥不能标“KHz”?我只能说 —— 音响行业就是这样的惯例...
我们这里先不说专业厂商
先看看帝瓦雷官网怎么标 :

看看 JBL Charge 3 怎么标 :

看看 SONY XB12 怎么标:

那苹果, 亚马逊和三星呢?
它们没有标!!
“频响”的测量有严格标准
“全指向”的智能音箱都不适用
这才是负责的表现!

——————————
12月2日更新
——————————
我们的文章才发布两天,今天看到华为 Sound X 官网已经改过来了:“40kHz”,佩服华为这家巨无霸的运营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