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变:DT770 32Ω
评测音箱多、耳机少,之前写了《选购指南耳机篇》,昨天百度了一下,耳机烧友果然反响强烈,希望大家能看完全文,别光看第一句话。不健康但必要的事情很多,例如抽烟/喝酒/熬夜/打游戏,把握好一个度就行。
说回耳机,1924年有个叫 Eugen Beyer 的德国年轻人立志做影院音箱,我们在《监听音箱的前世今生》中讲过,20年代电影工业大发展。6年后他研发了地球第一只“动圈耳机”并获成功,于是把姓氏“Beyer”与动圈“Dynamic”结合起来,公司改名为 Beyerdynamic(意思是“拜耳家族的动圈设备”)。
DT 系列的年龄比本文不少看客还大,“太祖” DT 880 于1981年面世,770 和 990 是1985年。跟这仨老头比起来,很多耳机都是孙子...30年的发展在智能机发布后提速,作为地球上最畅销的监听耳机之一,DT 770 目前共有四款:绝不漏音的的 DT 770 M(纯功能型耳机、追求音质的别上);经典的 DT 770 250欧版本,
还有今天我们要看的 DT 770 80欧和32欧版本。

外观篇 ★★★★☆:手头的32欧770是88周年限量版,盒子里面还有英德双语的历史小故事。价格不变,包装比普通版本要好一点(但也不会是豪装)。比较难得的是 Made in Germany,现在2000以内的耳机主要转到中国生产,坚持德产的耳机通常比较死板(例如被反复倒卖和收购的 MB Quart),现在坚持德产但又跟得上全球化速度的并不多...




做工细致的地方,从边上这一条LOGO就能看出,上面还有好多的“88”...我有个疑问:中国人特别喜欢“8”,老外也特别喜欢吗?88周年不来个DT880的限量版?

技能篇 ★★★★★:之前我说过:无论你用黑胶唱机还是电脑来听歌,你们的孩子都会用 iPhone 或 iPad 来听歌。
由于播放设备的改变,耳机都在推出低阻型号、或者同型号的低阻版本,这里动作最快的当属 Beyerdynamic(过来是 AKG),虽然德国人以品质与精工见长,这次少有地看到了德国人的速度与效率。
为了在手机上听歌,之前如果你专门去买低阻版耳机,容易遇到音色与风格不匹配的问题,即使是同一个公司的产品,高端型号与低端型号音色差距巨大,例如 DT880、DT 770、与 DT990 的声音区别还是比较大的!现在问题解决了:同一个型号,同样的外观与单元,同样的声音风格,只是阻抗不同。
这可能是目前唯一拥有三个阻抗版本的监听耳机。看看官方怎么说:
·DT 770 32欧:针对移动播放设备
·DT 770 80欧:针对工作室的录音(录音混音分开,分得真细)
·DT 770 250欧:针对工作室的混音(针对混音师)
·DT 770 M:针对FOH或工作室的歌手与乐手,隔音高达35dBA
其他方面与主流的耳机设计差不多,小三芯+大三芯转接头、伸缩耳机臂(包皮式...纽扣都是有品牌的!),PS:没有找到拆解的办法(没有找到螺丝),这次就不费劲拆了...




舒适感 ★★★★☆:DT 770 80欧与250欧通常在工作室与家里这些安静的地方使用,采用绒面设计,也是我最喜欢的设计,佩戴非常舒服。
三个款式的耳压一样,都比较舒服,但32欧版本通常在户外这些吵杂的地方使用,要保持一定的隔音,因此采用了比较厚的漆皮,虽然比 AKG 271 的要柔软(也没有271紧),但夏天在家里使还是有些受不了,不吸汗...带久了有些闷(可能在户外有风就好多了)。PS:桥架的皮革可以拆卸,难道是为了夏天给脑袋散热?


音质篇 ★★★★☆:本次我们对比三幅耳机,DT 770 32欧、80欧、以及差不多同价位的开放式耳机 DT 990 250欧,官方报价与770都是299美刀,但990的卖价要便宜30刀(990是电话线连线~)。DT 770 的250欧版本经过将近30年的市场考验,不用评测。


这次评测用了两套系统:Apogee ONE + Macbook 和 iPhone 5 直推。
Apogee ONE 直推的时候:
DT 770 32欧:由于全封闭设计,可以有效隔绝部分噪音的影响。但几乎变成一幅中频耳机,低频高频都缺,而且中频有“头中效应”(感觉声音在脑袋里面),听不下去...
DT 770 80欧:隔音效果与楼上一样,但声音好多了...标准监听味道,声音靠前、偏干、三对中最均衡准确,“头中效应”也没有,但全封闭耳机通常遇到的问题,是低频与定位表现不如开放式耳机。
DT 990 250欧:与所有的全开放耳机一样不隔声,佩戴后,外界声音与不佩戴时区别不大。耳压与770一样,佩戴好像更舒适一点。声音有点 HiFi 的“微笑曲线”,听流行歌比较悦耳,低频高频都有提升(显得人声偏小一点),低频的提升更多一点,但属于专业圈所接受的范围。应该说准确度不足但下潜与低频速度、声场定位优于 770。
iPhone 5 直推的时候,结果有所变化...首先提提音量,iPhone 的音量共16格,夜晚安静的时候,990需要放到13格、80欧770是12格、32欧770是11格。白天听的话,还需要各提高一格。
DT 770 32欧:声音与在 ONE 上的表现完全不同,低频与高频都出来了(看来阻抗影响的不光是音量),声音均衡、声场准确!第一次在 iPhone 上接耳机能表现这么好!之前用我的 Ultrasone 2900 与 MB Quart QP450 都接过 iPhone,表现均不如有针对性的 770 32欧。
DT 770 80欧:推不动。尤其低音推不动,声音在大响度或器乐密集的时候,就没低音了只剩中频乐器...本次三幅耳机中表现最不满意。(之前我的单耳 300欧 QP450,iPhone 音量打到头也没低音...)
DT 990 250欧:奇怪是iPhone上推80欧的770有问题,但250欧的990推得却不错...由于 iPhone 的解析度与推力不足,高频与低频比 ONE 上有所收敛,这恰好掩盖了它高低频偏多的问题,应该说在 iPhone 与 ONE 上的表现都能满意,但应该说 770 32欧的表现还是更加游刃有余一点。

== DT 770 32Ω/80Ω 总评 ==
德国人行事风格是精益求精,把已有的事情发挥到极致。在《音箱的前世今生》中我讲过音频产品的技术研发基本在美国完成,但70年代后,风头完全被德国以及德国周边国家所盖掉,因此美国改玩计算机和互联网。
DT 770 的快速转变有点不像德国人的风格,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250欧的770还在,旗舰的 880 Pro 也没有推出低阻版,因此拜耳只是做加法,稳中求变。
如果你需要一副只用于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监听耳机(手机、笔记本、平板),770 32欧可谓完美“直推”,有比它牛逼的,但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代价就是在标准专业设备上使用有些勉强。
另外两幅也点评一下,DT990 也许作为监听的声音有些“漂亮”,但底子还行,应该能同时满足 HiFi 发烧友的需要。770 80欧是个比较尴尬的角色,想兼顾上下,但有点不上不下,我觉得录音与混音也没有必要严格区分,既然同样价格,我觉得还是会选择最经典的250欧版本 DT 770 Pro。
外观 ★★★★☆
技能 ★★★★★
舒适 ★★★★☆
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