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乐器博物馆 MIM 一日游(图多杀猫)
话说小编逛 2018 NAMM Show 都走断腿了,打算去隔壁 Phoenix “凤凰城”休息,搜索了几个景点跟老婆商量,老婆说——“还是去乐器博物馆吧,这样你还能写篇游记”。之前小编写了不少“音乐游记”,包括《好莱坞大道》、《琴行之王》、《格莱美博物馆》、《音乐制作博物馆》、《音乐人赌城结婚攻略》...
于是今年旅游又变成了加班

原以为这是个偏僻的博物馆
查了下资料,结果有点意外
凤凰城(菲尼克斯) Musical Instrument Museum,简称“MIM”,建成于 2010 年,占地 1.7 万平米,耗资 2.5 亿美刀,收集了来自全球 200 个国家地区的 6600 个乐器和总共 15000 件音乐物件(例如服装和雕塑),虽然位于沙漠地区,官方号称是——
全球最大乐器博物馆
(官网 http://mim.org)
下面小编继续带大家逛一逛吧
篇幅有限,全部图片和高清原图请去叉烧网微博搜索
票价是成人 $20 美刀、青少年 $15、儿童 $10,3岁以下婴儿免票,买完票后你会拿到一个耳机,以便在每个展位听到乐器的演绎。去之前看博物馆的占地面积并不大(相比中国的博物馆),原定一小时逛完,结果——
逛了五个小时 !!
而且还是走马观花... 我们推荐普通人准备三小时去逛,职业音乐人请预留一整天的时间,如果你是乐器厂商的专家——MIM 还有“两天票”可选!成人两天票是 $30 刀(这么小的博物馆真的可以逛两天...)

博物馆的捐赠箱做得很细致,是大号做的!

“中国古代乐器展”
这是与河南博物馆合作的临时展,另外收费 $7 美刀,展厅较小,感觉不是很值。其实中国古代乐器(例如下图商代的编钟和春秋时期的乐器架)就非常华丽,可能音乐主要是给统治者娱乐的,也有可能是平民用的乐器没有保留下来。



“中国最早的乐器”
被认为是这个距今 7000 年前新时期时代的骨笛(鸟骨),来自河南“裴李岗”文化;从全球来看,最早的乐器被认为是欧洲尼安德特人的骨笛(熊骨),距今 4.3 万年历史。

“乐器保护研究室”
是开放式的,博物馆内的古乐器和物件在这里被尽量的翻新,甚至新到100多年前的乐器/设备还能在试玩大厅提供试玩。

“机械音乐大厅”
居然是独立大厅,可见其重要性。在“音频”和“电/声转换”出现前其实还有一个【自动演奏】时期,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希望通过机械方式来演奏乐器(淘汰活生生的音乐人),所以这里我们看到了自动钢琴、自动小提琴、自动风琴甚至是整合的“自动乐队”。
当然这个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因为“留声机”和“音频”出现了。





“最早的编程”
上图看到自动乐器有很多“打孔圆筒”,这些孔洞用于触发乐器的音符,制作方式如下... 据说后来图灵和冯诺依曼的早期“编程”都是受到这些乐谱的启发,因此,
最早的“码农”是音乐人



最早的“唱片”
圆筒的保存非常占地方!(每个筒只有一首歌)于是后来有人发明了打孔金属片,这样大大节省了空间,后来的黑胶唱片也是受了这个启发。

乐器试玩大厅
主要的乐器种类在这里都能玩到,虽然弹拨和键盘乐器也有,但展厅一半面积是打击乐,因为 Baby 很多!小朋友们对打击乐器完全没有抵抗力...




上面的几个都是一楼的馆
上二楼前要路过两个大厅
第一个是吉他厅
吉他类乐器是目前乐器行业销量最大的品类(尽管正在衰退,第二大才是音频,第三大可能是键盘类),因此专门有个大厅展出目前主要的吉他种类。




第二个是全球厅
这里展出全球的奇特乐器
最醒目的乐器原以为是巨型低音提琴道具,结果是真实的“Octobase”,演奏时要爬两格台阶... 其他乐器...如果不知道这是乐器博物馆,你可能都不会想到它们是“乐器”...






这个好像有点污...

然后我们要上二楼了
二楼是全球分类区
在这里所有乐器按照大洲分为六个大厅(南极洲没有乐器),每个厅按照国家分成多个展区来展出乐器(大一点的国家还细分子区域),每个展区都有屏幕播放相关资料,带着耳机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体验该国的乐器演奏。

由于真的要走很久,博物馆已经准备好了静音电瓶车,你可以随时借用,坐着逛展。

——————————
先看欧洲区
——————————
对于西欧、北欧、南欧国家,历史其实不久,展示的主要是中世纪以后的乐器,大部分情况下你都能发现是哪些现代乐器的祖先,而东欧国家(接近中亚了)明显会有更悠久的历史,有些古老的乐器很有意思。
PS:由于本文内容太多,小编无法逐一给大家介绍每个国家和每种乐器(共 6600 个乐器),有些图我拍下了英文的介绍,大家也可以在回帖中讨论细节。
















————————
亚 洲 区
————————
这个可能大家比较熟悉... 中国馆就更熟悉了(与文章开头的独立馆有点重复,这里就不放了),中国馆的面积也是亚洲区最大的(过来是印尼),所以中国还分为了台湾地区、西藏地区、西南地区、丝绸之路地区等等。
下面主要放其他国家的图片,亚洲区的特点是——有些特别庞大的乐器,包括编钟、鼓组、巨型号角和巨型的未知乐器(印尼那个)...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用的,看来古代亚洲乐器主要是给官统治阶级用的。










————————
大 洋 洲
————————
充满乐趣的一个馆...
主要是打击乐,没有多少复杂的旋律乐器,原始得难以置信:一根大树干掏空了就能敲、椰子壳窜起来就是“沙锤”、海螺打个孔就能出声、一张竹席卷起来也能敲...








————————
非 洲 馆
————————
接近大洋洲,但工艺更复杂些
有点像家具和雕塑
打击乐为主,除了埃及有弦乐
其实这个馆才是历史最悠久的,毕竟是人类发源地,但这些乐器主要由有机物(动/植物)做成,保存自然有些困难(当然不如金属做的乐器),另外我感觉非洲的乐器都有点...
生殖崇拜的感觉...










感觉是赞比亚人民自己 DIY 的电吉他,我感觉他们还能用木头 DIY 一辆汽车。

————————
南 美 洲
————————
玛雅人留下了震撼的金字塔和天文历法,却没有留下多少乐器,也许是难以保存下来,也许是他们祭祀不用什么乐器(还可以靠人声),古乐器虽然原始但打击乐不如非洲和大洋洲宏伟,出现了吹奏类乐器,龟壳也有不少使用(估计乌龟比较多)。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乐器
叫“可回收乐器”
来自牙买加、海地等国
油桶被发挥到极致
油桶除了可以做鼓、还能做弦乐(共鸣腔大),还有用锅的... 也是亮瞎了小编的氪金狗眼。小编没有半点嘲笑的意思,相反我发自心底地佩服人家的——
买不起乐器也可玩音乐
这才是真心喜欢音乐的人民









————————
北 美 馆
————————
之所以放最后,因为北美是大家最熟悉的,乐器大家都知道,没有多少“历史”可言。不过作为全球 No.1 发达国家和最大乐器消费国(占全球 40% 的乐器销量),展馆面积是最大的,由于按国家分类没有意义(也就美国、加拿大、夏威夷地区),所以用了其他分类方法。
包括按厂牌来划分(例如下图的 Martin 工房)、按音乐风格来分(下图的电音区)、按乐器类型分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很现代的奇特乐器。










当然北美还有印第安人,他们会有些有趣的乐器:



————————
音 频 区
————————
这个区域位于美国馆内,搭建了一个50年代的“录音棚”。音频(或者说电/声转换设备)是近代的产物,爱迪生和特斯拉都是美籍,而且美国本土没有经历大战,因此对音频的贡献是最大的。
不过70年前做一首歌真是不容易啊,不像现在用一个手机就搞掂了...






---
好了本文到此为止,大家有什么问题(包括自驾的攻略等)可以回帖跟小编讨论。顺便请教一下达人,美国西岸的音乐类博物馆我们逛得差不多了,还有哪些我们没去过的值得去的?(为明年的游记做准备...)
其他参考资料:
• 百度百科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菲尼克斯乐器博物馆
• 维基百科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sical_Instrument_Museum_(Phoenix)
• 蚂蜂窝攻略:http://www.mafengwo.cn/poi/756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