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脚:Barefoot MM35 二代
有些事情,表面上没有人讨论,实际大家已经开始行动了,例如移民...还有这个音箱,他们没有投放任何广告,但你已能在越来越多的顶级录音棚中看到,传染速度如同病毒一般...这便是 Barefoot。
相信看到这篇评测的朋友已经不是初烧,对监听与 Barefoot 都有所了解,太基础的我们就不介绍了。这个“异类” MM 系列(MicroMain)在去年升级到“GEN 2”第二代,其实一代正式上市前已有N个Beta版,上市后还换过一版,这次的变化有点儿大,而且每型号涨价500刀——涨价这种事儿在行业中极罕见,各厂商都恨不得降价抢用户....一代已经近乎无敌,二代能比一代好多少?
话说上次我们在张亚东老师的棚里没法拆解他的第一代 MM27,不免遗憾...这次终于有机会深入了解第二代 MM35,小编激动地拿起了螺丝刀...
作为一款已经默认“标准级”的音箱,你很难想到 Barefoot 会对产品做如此大的改动,相比上一代 MicroMain,这次的功放与单元基本全部更换了。
频响:去年开始,评测室开始实测音箱频响,即使是之前测过最平直的 SC407,都有“锯齿”,我把原因归结为房间没做任何声学处理(更接近普通人的听音环境),因此我在频响图下都加了“非专业频响测试”大字。直到我们今天测 MM35——500Hz~15kHz 平直得无锯齿,叹为观止。
注意 60Hz~80Hz 的大凹槽与音箱无关,因为测试话筒是指向音箱前面板(距离1米)的,但 MM35 的低音在两边,这会影响哪个频段?——MM35 的分频点是100Hz。当然,只要你不是距离 MM35 一米进行监听(中场监听起码也得2米吧?),都不会受到低频凹槽的影响。
测试中唯一的突起是 16kHz~20kHz,大部分人不会有明显感觉,但如果耳朵够好,可能会感觉超高音乐器(三角铁、吊镲)略亮。
低频:铝盆轻、形变小、速度快;全封闭箱体也提高了速度;“背靠式低音”还彻底杜绝了振动干扰;还有,MM35 的中/低分频点是极罕见的 100Hz,这个 250W 的 D类功放 + 两个7寸铝盆,仅仅负责 35Hz~100Hz 的频率。
作为一位前鼓手,小编从未体验过如此快速、干净的低频——同时无需牺牲量感,如果没有 Dual-Force 背靠式低音,传统的设计不可能得到这种低频。值得一提是,第一代 MM27 的双10寸单元,感觉不如二代 MM35 的双7寸这么清晰,不知道二代 MM27 表现如何。
中频:由于要减少双低音单元的负担,中音单元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尽管如此,由于完全杜绝了超低音单元的震动干扰,加上三角形全封闭腔体,MM35 可以带来一个干净、硬朗、而且没有 PMC 那么干的中频,但个人比较喜欢 SC407 4寸 SilverCone 单元略偏柔和的人声。
声场:两者的电源与功放一样、频响都平,但声场方面,与采用气动高音的 SC407 却有明显不同。在乐器多的高潮部分,MM35 的乐器会显得清晰而拥挤(适合挑错,录音师会尤其喜欢),而 SC407 在拥挤时依然清晰,因为乐器有前后之分,这是气动高音的优势。
Thomas Barefoot 大神做的第一对监听是 MM12,但让他成名并打下江山的是 MM27,而 MM35 是他设计的第三个型号,价格最低(相对)、体积最小,但同样拥有 Barefoot 的完整灵魂,包括半导体制造业的思维方式、实用的 MEME 声学模拟、Dual-Force 背靠式双低音单元、以及精湛的手工制造精神。
二代是一次巨大的变化,单元、功放、电源悉数更换,每型号的价格也各涨了500美刀——真没听过哪家敢涨价的...但声音从频率延伸(你可能会觉得一代 MicroMain 略暗)、解析力、到速度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接近“行业标准”的监听,没有人会在乎这500美刀。
真正的问题是,Barefoot 的车间每月仅能生产50对(3个型号加一起),分到中国是每月5对以内,如果无现货,订货期为两个月,总之,Barefoot 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到的。
外观 ★★★★★
技能 ★★★★★
音质 ★★★★★
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