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归来:PreSonus ERIS XT 测评
越来越多民用类厂商打着“监听”的旗号卖音箱,但音乐人心里清楚圈内都在用什么——除了那些监听“老炮”们,近 10 年来在入门级监听领域创业成功的企业,就只有一个。
六年前 PreSonus 首次推出 Eris 系列监听,很快闯入了业内监听销量榜 TOP10,然后陆续发布双低音 Eris MTM 系列、号角同轴 Sceptre 系列、气动高音 R 系列(下图:苹果发布会用 R65 演示新款 Macbook),不得不让人佩服 PreSonus 的冲劲和运气。
然而, “老炮”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JBL 3 系列和 KRK Rokit 刚刚完成换代、ADAM 去年发布 T 系列希望实施“降维打击”、还有位“新秀” IK 也开始进军近场监听领域,它们都极具特色,逼得 Eris 系列几乎掉出 TOP10 了...
不过 PreSonus 已经做好了准备
新款 ERIS XT 系列发布
不叫“II”或 MK2,而是迷之“XT”
夸张的“大眼睛”很抓眼
这个价位还是首次看到这个设计
看起来..有种万元级的错觉
我在评测里提过 KRK Rokit 包装箱上的“#1”含义,简单来说,老炮 KRK Rokit 是监听市场“历史销量”的 #1,而 JBL 是目前“单型号销量”的 #1,而 PreSonus Eris 是“全系销量”的 #1(全系 6 个型号),总之“入门监听三小强”各具优势,相互咬得比较紧。
现在 ERIS 系列终于完成了换代
它能否 PK 换代的 JBL 和 KRK?
下面我们开始评测吧
官方的简短介绍视频 :
(所有图片点击放大)
最后对比下两代的官方参数:
官方视频暗示了“XT”的含义
“Extended lows (更深下潜)”
但下潜深 10Hz 有多难?
1987年,录音行业“标准监听” NS-10M (Studio 横版) 上市,官方下潜值是 60Hz (7 寸单元),通过 30 年发展,现在入门级 7 寸已经敢标 39Hz,而主流 5 寸入门监听在 50Hz 左右,上一代 Eris E5 标称 53Hz、雅马哈 HS5 是 54Hz、JBL 305P 和 KRK Rokit5 都标了夸张的 43Hz。
但科技发展真有这么迅猛吗?
“频率响应”是音箱的首要指标,有政策就有对策,民用行业可以作弊,反正客户不懂... 监听行业很难欺骗专业音乐人——但有“应试技巧”,例如用 -10dB 误差 (而非万元级的 ±3dB),更深的方法是提升低频、放弃中频,目前主流入门监听都是“微笑曲线”,客户喜欢, 得分也高, 皆大欢喜。
说多了, 来看看 E5 XT 的实测
真的.. 真的深了 10Hz
老款 E5 下潜大概在 60Hz (-10dB),新款 E5 XT 能到 50Hz,要知道——真力 8030C 升级到 D 类功放并增加 25% 的功率,下潜才从 50Hz 升级到 47Hz (-6dB),E5 XT 光凭大箱体和大倒相孔,在单元和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要加深 10Hz 下潜真是难以置信...
关键是中频人声的“坑”也补了
无论低频、中频都更完整
与之前测试的 Rokit 5 G4 对比 (遗憾没有 JBL 305P),两者都比上一代准确,但 E5 XT 的高频波动更小;下潜方面大家都在 50Hz (-10dB),Rokit 5 从 80Hz 开始衰减,但衰减得较慢,E5 XT 到 60Hz 才开始衰减,但衰减得较快,由于 60Hz 还是人耳敏感的频段,整体听感上 E5 XT 会更完整、低频也更厚,好像比 Rokit 5 更适合做电音。
EMB 波导我们也很好奇
100°水平扩散应是离轴±50°
我们打算测试更夸张的±60°
其实老款 E5 已经有小型的波导凹面,在离轴 60° 后,老 E5 从 6kHz 往上出现明显衰减,音乐人应该知道——这意味着声音“发闷”。
但 E5 XT 的超高频没有影响
60° 离轴依然通透清晰
接下来看看 E8 XT 的表现
老款 E8 的下潜大概在 70Hz (-3dB) 和 45Hz (-10dB),中频 300 ~ 600Hz 有个小坑,男声会靠后,在 200 ~ 3kHz 是平缓的大坑,曲线也略带“微笑”。
E8 XT 的实测频响真漂亮
平直度已能够媲美万元级监听
升级后的下潜能到 50Hz (-3dB) 和 40Hz (-10dB),比 E5 XT 更加平直,超高频在衰减 1dB 后有点影响 10kHz 的“临场感”,如果不喜欢可以不衰减。当然,低频下潜的特点也和 E5 XT 一样——衰减速度很快,斜率达到了 18dB/oct,和低切效果差不多。
遗憾上次没有测试到 Rokit 8,只有 Rokit 7,它从 60Hz 衰减,但衰减速度慢,低频听着没有 E8 XT 完整,不过瞬态更快,另外 Rokit 7 在 600 ~ 1kHz 有个小坑,女声略微靠后。
如果有充足成本,你自然更容易把一件事干好,很多摩机发烧友爱说 “我换了 XX 单元 (或元件),音质提升一大截” 等等,但你想想,这只证明了 XX 单元和元件牛逼,而不是他的人牛逼。
而 ERIS XT 属于“空手套白狼”
它看起来完全没增加成本
同样的单元、功放还是 AB 类、功率那么小、普通的 4558 运放… 箱体看起来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又取消了老款的独立高音腔体 (反正 KRK 和 JBL 也没有),因此整体成本也没啥变化。
但人家就是有能力增加 10Hz 下潜、填补中频的坑、并做到离轴 ±50° 精准响应。这些升级全在看不见的声音上面,而不是用于花哨的功能和外观。
我想起《食神》结尾的叉烧饭
再普通不过的叉烧、青菜、荷包蛋和白米饭,如果厨艺高超、阅历丰富、用心琢磨产品和用户需求,就能做成让人落泪的“黯然销魂饭”,虽然看起来稀疏平常...
初代 Eris 由前 M-Audio 团队设计,偏创作型监听,风格年轻活泼;新款 ERIS XT 由扩声背景团队主导,设计师是 WorxAudio(5 年前被 PreSonus 收购)创始人 Hugh Sarvis,风格成熟硬朗,小鲜肉变健身男,它依然是同价位上最难以取舍的选择。
这个时候国内定价就很关键了——不涨价!!现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我理解同价位其他品牌换代的涨价压力,但如果总代理愿意替大家承受这些风险,我觉得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