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的逆袭:MAYA22 USB+

/ 阅读:2435
作者: 飞飞

连续出了一堆高端设备评测后,有网友问我们能否写写入门设备,不过连续评测了几个入门设备之后,又有煤老板在评测里说“三万以下的设备都没法用”(页底),我觉得音乐如果掌握在煤老板手里,才是真正的悲哀。

说回来,我05年的第一块专业卡是 ESI Prodigy 7.1,当年刚开始工作,底薪1700,花一千块钱买了块 Prodigy 7.1,伴随我度过了两年电脑音乐的学习,没有 ESI,屌丝音乐人以何写歌约炮?感谢下韩国 ESI。

手头的样品,是地球上销量最大 PCI 声卡之一的 MAYA 44 的小弟弟——MAYA 22 USB +,注意后面有个加号,第一代 MAYA 22 USB 的鸭蛋造型如果让你蛋痛,现在规规矩矩的“USB +”实在顺眼多了... 


(图片点击放大至 1280 x 960)

外观篇 ★★★☆☆:非常简约的包装设计,附带说明书、USB线、光盘(好久没看到光盘了..)、还有防震垫!小垫的品质不错,如果你的音箱没有这个小东东,建议用在你的音箱上...

 

MAYA 22 USB+ 两代产品对比,造型不再蛋痛(再次提醒那个“+”号,右图引用自midifan),体积非常小巧轻便,不过由于采用的是全金属外壳,能保证一定的抗冲击性。

 

之所以,造型有变,是因为功能增加(价格不变),加入了耳机大旋钮(还有背光),上一代 MAYA 22 USB无法调耳机音量,虽然用软件可以调,不过软件同时调的是音箱输出与耳机接口,不方便个人录音,升级到 USB+ 后,你可以让音箱与耳机拥有不同的音量。

 


 

技能篇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MAYA22 USB+ 的接口刚刚好,话筒接口(幻象电源)、吉他DI输入、LINE 输入、耳机输出、大三芯平衡输出一应俱全。

 

MAYA 22 USB + 支持最新的 OSX 山狮以及 Windows 8,无论在 MAC 还是 WIN 平台下,都不需要驱动,即插即用(Mac 基本如此,但 Windows 现在也能做到,赞一个~),官方的光盘中带有调节软件,装上后你会有更多的功能。

下面是分别是 MAC 版与 WIN 版的软件界面,差不多,但 WIN 版的更多功能在菜单中,MAC 中直接就能调最基本的参数(采样率和LINK双通道推子),不知道为什么不一样,更喜欢 MAC 版本多些...

 

Windows 下的四项调节:(请点击打开每张小图)

  • Mouse Wheel 很有意思,苹果版没有这个功能,可以用鼠标滚轮调节音量推子,这本来是DAW们的工呢过,很方便!
  • 采样率很奇怪,MAC版支持96kHz,WIN版只有48kHz,但这也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分数,建议大家用 44100Hz 录音,48000Hz 完全没必要,王力宏老师接受我们采访时大力反对哈(见最后一段),至于 96kHz,我只能说——你的电脑跑不动。
  • Latency 大家应该都知道,系统默认256,在44100Hz时,录音延迟可以到1000ms/44100 x 256 = 5.8ms(毫秒),人耳分辨不出这个延迟,因此被认为是“实时”,可以满足一般录音,最专业的录音推荐128(因为还要加上声卡AD/DA解码的延迟才是真正的延迟),现在大部分电脑也跑得起来。
  • 如果128或256个Buffer跑不起来,注意第四张图的 Buffer Number,可以进行微调,跑不动就调大一点,系统默认是2,跑不动可以调到3或者4(上一代默认是4)。

注意 MAC 版的隐藏功能在菜单中(当然,直接面板上已经够用了)


 

音质篇 ★★★☆☆:没有做RMAA的测试,主要是因为 MAYA22 USB+采用莲花输入,一般我们碰到的专业卡都是直插接口,评测室没有莲花线,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芯片来判断,十九不离十。

CODEC是WM8776,输出 24-bit/192kHz,输入24-bit/96kHz,第一次见Wolfson的芯片(USB控制器是 Tenor TE7021L),从官方的数据可以看到,DA是108dB,AD是102dB——这几乎是千元内专业声卡的最高数字。之前我们评过一款千元内的,还是16-bit芯片,动态不到90dB。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输出是平衡口(不懂的看看这篇教程),用耳机插入是两边有声,这也是千元内几乎唯一的设计。在耳机方面,用评测室单耳300欧的大阻抗耳机,在音量旋钮调到最大的时候(无失真),能够满足监听,主流100欧以内的耳机应该就不在话下了。

  

== MAYA 22 USB + 综合评价 ==

 

外观  ★★★☆☆
技能  ★★★★
音质  ★★★★
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