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mann 低音炮升级二代,为什么会有政治风险?

/ 阅读:215
作者: 飞飞

Neumann 音箱的命名一直让我头疼,5 寸型号最早叫 O104 (第一个是字母),后来升级到 O100 和 O110,被森海收购后升级到 KH120;6 寸型号最早叫 O108,后来升级到 O200,被收购后叫 KH150..

KH310 原始型号叫 O198

总之完全没有规律

Klein + Hummel 当年死掉估计是大家都搜索“0104”(纯数字)、“0198”,结果完全找不到它们产品。

被收购之后的命名同样困惑

以前只有个 O818,现在有

KH750、805、810、870

这些低音炮都是10寸

我刚找到一个规律,KH750 频响刚好是 18 ~ 750Hz/±3dB,然而其他型号是 18 ~ 310Hz..

总之低音炮升级二代了

背面加了后缀 “II”

805 II、810 II、870 II

neumann.com/dsp-subwoofer

估计有人看走眼,去搜索“80511”(纯数字)、“81011”.. 真是替 Neumann 捏一把汗..

先看看官方视频:

(B站审核中)


805/810 II 外观和之前一样

但 870 II 减少了两个倒相孔

870 II 外观更简洁了


805 二代功能上变化不大

取消了踏板输入和 EQ

关键是少了散热孔

可能一代是发热较大的 AB 类功放 (要么是效率不高的 D 类),总之二代的新功放效率更高,更低的发热一定程度会改善底噪、失真,并且有更长的寿命。


810 二代的变化就很大了

几乎取消了硬件开关

只能依靠软件来调节

这跟真力的逻辑刚好相反,真力 7350 几乎没有硬件调节,要到更大的 7360 才有 ~


810 一代的接口取消了吗 ?

不, 改成了 DB25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音箱上看到这种接口.. 这确实能节省大量低音炮的空间..

理论上一个 DB25 是 8 通道

但第二个 DB25 只有 4 通道

所以 810 II 是12入12出

最多只支持 7.1.4

9.1.6 只能用 LFE 形式来实现 (第三方低频管理)




惯例我整理了参数表

这里还是感觉他们比较混乱..

例如 KH750 和 810 II 公布的是 10% THD 的功率,而 810 II 和 870 II 是 1% THD 的功率数据,如果前者是 Peak 峰值功率,我们按照 0.7 比例折算:

KH750 就是 180Wrms

而 810 II 是 150Wrms



混乱的还有官方的简介

800 系列都说有“16Hz”下潜

以及对模拟型号的“自动校准”

但点进去 KH750 的主页你发现 KH750 的下潜和其他型号是一样的,也有对模拟型号的“自动校准”~

官方也有可能是故意的..

因为如果 KH750 也能做到这些,KH805 的性价比就不高了


还有很乱的是 KH750 和 810 II 已经共用说明书,新版说明书里说 Neumann Control 停止了更新,但 2024 的说明书和 KH750 的官方页面依然写着这个 APP 的功能介绍。


只有 KH750 的价格还能接受.. 不知道为啥 Neumann 不出主流的 8 寸小炮,这样价格也能下来一点..

毕竟成本并不止音箱

你可能要上 MA1 软件和话筒 ($299)、可能要买 MA1 多通道扩展包 ($299)、可能要买 4 组 DB25 扩展线 (这么贵的炮至少要上 mogami 和 neutrik)..

根据“单元均等”原则,4 寸的 KH80 最理想是搭配 8 寸的低音炮~


最后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产地改成了捷克

捷克人均 GDP 只有爱尔兰的 1/3,从爱尔兰改到捷克起码节省了 60% 的人力成本 ~

但捷/中关系很紧张

希望捷克不要步立陶宛后尘,否则一旦被中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