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如何升级,试听 ADAM S3X-V
前言
大学毕业上了贼船至今,其实我玩音箱的时间并非太长,因此这辈子只听过三对不错的近场监听(Near Field,因为我的编曲工作与音乐欣赏都没有必要使用 Mid Field 与 Main Monitor),它们分别是:Focal、PMC 和 ADAM。而各品牌皆有一款我认为“完美”的音箱,对应 ADAM 的就是曾经的 S3A。
06年第一次见 S3A,首先是奇怪于双六寸低音的设计(MTM,后来越来越多 MTM 制式的监听,Focal Twin6 Be、Barefoot MM27、M-Audio 更是一口气推出两款)。然后还有奇怪的高音头,出来的声音是我当时听过最准确、最理性的(没有之一),高音质感也明显与其他音箱不一样。
现在双分频的 S3A 升级到 S3X,分裂成两款音箱,一款是依然横版的 S3X-H,一款是我们今天要评测的竖版 S3X-V,共同点——都升级成了三分频。著名的音箱厂商 K+H(被 Neumann 收购)说过:音箱必须是三分频的(K+H 只有一款音箱不是三分频),术业有专攻,中、高、低频必须分别有独立的功放与单元进行表现。另外,SX 系列还拥有全新的 X-ART 高音头(据说是第四代气动高音头,非履带高音)、全新的箱体设计、以及全新的声学调控...当然,升级的还有价格!
根据我的经验,比起音频接口与DAW,话筒与音箱的提升是非常缓慢的(U87 都是几十年前的设计了),另外人的耳朵是有极限的。因此我很难理解一次幅度这么大的升级——在原来“完美”的基础上,它还能怎么升?
OK,请大家翻页进入评测。
本次评测将由 Onlycan 老湿与搬运工飞飞合作完成。
外观篇(4/5)与技能篇(5/5)
ADAM S3X-V 的定位,并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对于高端混音师来说,外观的意义不是很大,因此不是本次评测的重点,Onlycan 觉得很漂亮(见下一页)但我觉得高端音箱都丑...但之所以打4分,并非由于外观和做工,而是我觉得这个竖版的高音头与低音的垂直间距太大,作为 Nearfield 会有些相位问题(作为 Mid Field 则完全没有关系,真力1037和1038都是这种设计),同时还要有一定倾角才能至于音箱架上(S3X-H 横板那个样子我觉得更合理,所有单元与耳朵同一水平线)。
由于太贵的缘故,我们没有拆解 S3X-V,我们之后会拆解一对便宜点的、结构简单点的 S2X 来作为参考,敬请留意。
至于技能篇,请直接看右边的一排“神马”(优势),也不展开细说了,ADAM 用在 SX 系列上的技术牛逼而且有些是独一无二的,直接满分,要补充的还有几点:
- 虽然我们上次评测的 A7X 也是 X-ART 高音头,但与 SX 的高音头不是一回事,SX 的解析力能胜出一个档次;
- 市面还有其他“履带高音”的音箱,但 X-ART 已是第四代技术,准确地说不是履带,总代理告诉我叫“气动高音”;
- 提提电源开关细节(右图左下方),插上电源插头后,前面板小灯亮起,轻按小灯即开机,动作非常顺畅安静,甚至没有单元受电时的轻微破音。
- 最后是 S3X-V 的声学控制,非常详细,单元除了直接调整,还有一个 GAIN(可以看成是 Shelf 式的调节)注意右图是《Sound on Sound》的调节方式,音质篇我们再细讲。
下图,本次评测在中间和声的新棚进行,对比音箱是真力1038(注意这是我们调校前的位置,调教后的间距大概刚好在工作台的两个角那么宽,另外也将音箱往后挪了半米)。
音质篇(得分:5/5) by Onlycan
我非常想通过一个倒序来评测这个箱子,这篇评测内容可能会很多,因为 S3X-V 让我感触很多。
I have a dream——如果我有一个并不很大,比如20~30平左右,层高合适,而经过了比较好的声学装修,那么用S3XV作为主监听是一件异常幸福的事情。虽然他标称的 32 Hz~50 kHz 的频率相应(没有标注加减多少,应该默认是+-3dB)。
个人觉得这个标称不可信……我对比的GENELEC 1038B才仅仅是35Hz~20kHz(+-2.5dB),而明显的S3XV虽然拥有出众的低频响应但是还是无法达到1038B的下潜深度,终究1038B价格十万冒头,而ADAM S3XV是4万级别的箱子,但是他的低频下潜在工作中90%的时候都是够用的,基本可以平滑的听清楚40HZ的东西,而且在 40Hz-20kHz 的常用频率响应内保质保量,童叟无欺。
再借用我棚里的几位同事的评价。
我师爷张小安老师(中国唱片总公司录音技术部 录音工程师、中国十大录音师之一):这个箱子挺好,听感上稍微比GENELEC亮一些,还是很不错,啥时候你也弄一对到我那去,我也尝尝鲜……
我同事录音师洪铭远:我觉得我楼上的录音室那对1037完全用不上了,有这么一对就足够了(楼上屋子比较小,1037的表现不尽人意,最优的选择确实是这么一对介于中场和近场之间的监听音箱)
下边终于开始 Onlycan 很主观很主观的评测...
1、邻家有女初长成
之所以使用这么骚气的一个小标题主要是开箱之后第一感觉是这个箱子非常漂亮,尤其我很喜欢ART的高音单元,看上去就像变形金刚的嘴……本来跟飞飞分工他做外观等等的评测,因为我不会照相,但是不得不说确实很漂亮,材料给人的质感都很好,前面板的开关手感也很好,悠悠的绿光让人很安全。
我最初吧 S3X-V 放在我原来1031的位置上,听了一些我棚里常用的DEMO,因为这些音色范本我们在各种环境下听过无数次也相对最有把握。起初的感觉我有些不适应 X-ART 高音单元带来的一个特殊的声音,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聆听之后我就忘掉了那个所谓的特殊的感觉,那只是另一种高音单元技术带来的一种新鲜感而已,而并不能上升到声染色的问题上。整体感觉反应速度很快,整个高频的延伸也很平顺,颗粒细腻,解析度很高,并不像GENELEC一直使用的金属高音单元打来的那种具有一定颗粒感的高频。而三分频的音箱在各个频率的衔接上确实更具优势,表现平滑统一。
由于我放在了一个绝对近场监听的距离(距离听音位置大概1.5M左右)所以低频响应并不好,我还以为本来就不好……还好后来飞飞来带领我们做了仔细的调教才发挥出了这个箱子应有的水平。总体来说开箱未调教的试听就给了我很好的印象,担忧的只是低频响应而已。
2、调戏节选
调戏工作主要是由拥有更多经验和强健体魄的飞飞同学完成的,正值《 2011 编曲之王》大赛评审之际,这个机会让大家都领略了ADAM高端音箱的风范,首先我们给音箱加上了脚垫。飞飞感觉在低频有一个频率有共振问题,这个其实是我的疏忽,我使用的音箱架子原来也是搭配1031使用的,1031的低频下潜无法让我的架子共振,但是S3XV的威力却不是1031可以企及的,音箱是无法在共振的平面上正常工作的。
上一篇 HIFI 的帖子中,大部分NB哄哄的发烧友都反映完全看不懂,那么我尽量解释的接近高中物理一些:在电信号的驱动下单元震动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就像我们物理课做的弹簧振子实验一样,比如说桌上的小球正在弹簧的作用下做运动,这时候有人在晃悠桌子…………而脚垫作为一个阻尼一定程度隔绝了这种震动的传导,让低频更稳定。
同时我们在飞飞的带领下不断的让音箱远离我们,直到基本上2.5M左右的距离,我们听到的低频不论下潜深度还是稳定性都优秀的多了。所以在这对音箱的使用中还是尽量不要太近,否则有暴殄天物的嫌疑。具体的低频与距离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这个算法其实比较简单,在比较大的房间里边我们通过房间谐振(具体这类只是还是参照我的声学文章)来感受低频(比如音乐厅),而小房间谐振根本无法达到那么低的频率,所以更多的我们要通过直达声来获取低频感知,我们把喇叭作为一个波长的0相位点,比如空气中一个完整的100HZ的低频波长3.4,一个周期中有两个点的位移最大,分别是1/4和3/4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距离音箱0.8几米,所以如果听到更好的低频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应该的,不过靠墙听到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低频很可能是靠近墙面的反射比较集中而造成的低频抬升而已,因此调教是还是要综合考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开篇的时候说使用这对音箱房子不能太小……
最后还是在飞飞的带领下,在5位大众评委和5位评委的共同监督下进行了均衡的调教,最后基本上定格在高音减一格(-0.5dB),低音增加一格(150Hz 以下搁架提升1dB)。
3、瓜熟蒂落
这部分我并不打算像HIFI的评测一样,扔出一堆神乎其神的试音碟,因为使用的时间不短,所以听的东西也不少了,我做一些总结性的发言,使用过程中,ADAM这对监听做近场(也不近了),中场用的1038,所以我会针对不同风格和这两套监听系统的不同反应来做评测,但是永远要记得,1038可是十多万,而ADAM S3X-V 只需要4万。
挑毛病的能力:这方面让我很震惊,ADAM S3X-V 的中高频解析度确实要优于1038,不论是SOLO乐器的细节,乃至乐队关系间相互掩蔽的特质。这点当然也会与功能有关,本身中场监听就会更加关注声场纵深低频下,而并不是过多的细节。在低频方面,S3X-V 虽然在下潜深度上无法与1038匹敌,但是很多明显的小音箱混音的作品,也能听出一定的问题,只是不会像1038一样听上去一片浑浊,当然这也是因为1038在整体频响曲线上低音就有加强,会放大本身低频的混音问题。
好听的程度:ADAM S3X-V 由于功率和体型的关系做不到大箱子震撼人心的效果,但是作为一对不为了让客户满足而为了让混音精准的箱子还是完全可以符合标准的,尤其是同样播放一段音乐中的CELLO SOLO的时候,细腻的中高频表现力绝对的引人入胜,丝丝入扣,这来源于优秀的反应速度,解析力,以及平滑的频率响应。整体评价就是,要吓唬人还是请用入墙的大箱子,对于这对箱子来说,还是可以满足大部分哪怕苛刻的混音师的工作需求的。
音质篇(得分:5/5) by 飞飞
我跟 Onlycan 最大的区别是我没有长时间在 Midfield 和 Main Monitor 环境下工作...当然,我听的小箱子比他多十倍左右...以数量取胜...
S3X 这两款东西在 ADAM 专业音箱产品页的显示很有意思,点击 Nearfield,你能看到最右边有 S3X,点击 Midfield,你还能看到 S3X——这是一款同时适于近场与中场的音箱。
由于遇到上海乐展(音箱要还了)与编曲大赛,因此确实没有时间好好听和好好调教,要是让我调教两周的话我觉得会更有发言权,不过没有体力再去取一次了,姑且留个小小的遗憾,大家可以参考我这里80%以内的话(说实话我更想好好评测 S3X-H 或者 S2X)。
老办法分点谈谈:
- 频响:无论横板还是竖版,高音是明显地偏多一点;由于升级后多了一个中高音单元,中高频解析力明显比老版本 S3A 提升一截,竖板的中高频 3k~5k 处微微突起(横板没这个感觉),该频段乐器轻微靠前,造成一些“现场感”,另外竖版低音偏少,中高频显得更加突出(突得非常自然),从频率来看,是标准的监听风格,故意而为之(横板偏另一个风格)。
还记得第二页中《SOS》调的EQ吗?高音 Gain 衰减一格、6kHz 衰减一格、低音150Hz提1格、80Hz提两格。由于录音棚环境的不同(另外我比较尊重音箱的本来风格),我们调整的幅度很小:6kHz 衰减一格、80Hz 提升一格(后来看了一下说明书,发现 80Hz 的调控属于单独调控,150Hz 才是 Shelf,大家也可以试试调 150 Hz)。
与真力 1038 相比,我觉得1038B属于两头翘,超高频和低频都比较突出,相当有 HIFI 的样子(S3X-H 横板也是),与以前的老白盆搭配从频率上讲刚好是一个互补关系(白盆从100Hz开始衰减,声音干、而 1038B 比较“润”)而 S3X-V 属于中高频突出(偏干),当天听出来的中频、中高频细节是明显地超过 1038B。
多嘴一句,频率只是风格差异,无关好坏,大家不过是在正/负 3dB 中表现不同的风格而已,另外人耳有适应性,不超过 3dB 的波动听久了人耳会自动弥补(像我这样每月换一对音箱的深有感触),比起频率,更关键的是频率的衔接和坡度,它们决定了箱子的声音是否自然,衔接越好、坡度越缓,听起来就越自然。
- 泛音:X-ART 标称的 50kHz 对于我只是个数字,但 S3X-V 的延伸感觉也是比较明显地超过 1038B,1038B 的超高频只是“量感”明显,实际听起来比较“润”,我相信它的延伸有一定限度(不过也很好听,看了一下官方说明书,是20kHz,实际上我感觉从 18kHz 开始衰减),注意 X-ART 高音的质感有些不太一样,介乎于软球顶与金属头中间,就是...呃...我想想...就像丝带一样...与它硬朗的中高频质感不一样,而且 X-ART 的“丝质感”已经比老的 ART 高音头大为减弱,更加自然,因此 Onlycan 说他半天就能适应,要是老 S3A 则不一定;
- 低音: 没想到9寸低音出来的低频是偏少的(上次还听过一耳朵 S4X-V 竖版,同样低频偏少),下潜也一定不及15寸低音的 1038B(30Hz 左右,S3X-V 大概是 40Hz 左右)。提升一格之后貌似刚好,估计还能提升一格(横板的低音就多些),超低音方面请严重参考 Onlycan 的话;
- 衔接:高音与中高音几乎可以看成是一体(X-ART 果然最不用担心衔接);但当天我一直提醒 Onlycan,中音单元与低音的衔接之间有个小坑,400Hz 左右(3dB 以内,应该是中/低的分频点),X-ART 衔接完美,但新的蜂窝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衔接还不太完美;
- 瞬态:这是我听过瞬态最好的音箱之一,目前只有 Focal 的“W三文治”和 SX 系列的 HexaCone 能让我完全无法注意到这个方面,比同样高端价位的 K+H 与 PMC 出色;
- 声场:“靠前感”与A系列差不多,由于各频段的细节更多,纵深感明显比 A 系列好一档。比较有趣的是,在“空间感”上,SX 系列的竖版没有横板强,S3X-V 与 S4X-V 都比较近,而 S3X-H 就开阔很多(但没听过 S4X-H),一般来说,空间感强的,Sweet Spot 也比较强,因此有朋友留言说得比较对,“高音指向性比较强”,竖版 S3X-V 的 Sweer Spot 与 AX 系列差不多,属于工作式监听。当天的调试中,大概摆开2.5米感觉更适合我个人的听音习惯。
- 功放:说实话这个功放的参数吓了我一跳,额定功率是 250W + 250W + 50W(中音的推力居然与低音一样...),甚至不亚于贵一倍的12寸真力1037C (180W + 120W + 120W,中音的推力居然与高音一样...),与 1037 同价位的 S4X-V 是 500W + 250W + 50W(这个分配比较合理...)。
这个区别是因为 ADAM 采用能效更高的A/B与D类放大的结合(真力应该是纯A类),这里不深入讨论AB类D类与A类的区别,倒是 PMC 也开始慢慢改为D类放大了。另外,单元的能效比也不同,与传统的 Soft-Dome 相比,X-ART 的能效比是 1:4,也就是 50W 推 X-ART 出来相当于 200W 推 Soft Dome 的效果,因此 S3X-V 的实际效果类似与 250W + 250W + 200W。
试听当天音量调到与1038B一样,然后AB切换,感觉 S3X-V 还没有推开,音量上胜任 Midfield 没有问题(就是下潜不够...可以考虑下比1037C便宜点的 S4X-V)。注意 SX 系列的功放模块直接由 ICEPower 负责(应该是目前全球最优秀的D类放大研发团队,丹麦品质!B&O 品质!)。
PS:刚刚在网上找到俄罗斯网站测试的频响(没有提调试,但应该经过了高音衰减与低音提升的调节),可以看到高频延伸(-3dB)大概可以去到 26kHz 左右,下潜是 42Hz 左右,2kHz~6kHz 有个很缓的轻微提升,250Hz~400Hz 还有一个小波谷,与我跟 Onlycan 的判断差不多,S3X 的用户注意一下。
《扩展阅读两则》by Onlycan
1、为什么没评测 50kHz 这个让人激动的频率响应!有木有有木有!!!
首先我要说那个已经讲过的故事来证明50kHz频率响应的重要性。
故事是这样的,1977年,Groff Emmerick 和 George Martin 在 ABBEY ROAD 以及后来的 AIR STUIDO 一起录制甲壳虫乐队,Groff 声称他能够分辨出一台新调音台两条相同通道的不同。在和他一起听了几个小时后,Rupert Neve(音频界泰斗级人物,最初的调音台模型设计者)才能够听出一些细微差别。当他们进行测量后发现,在所有的48个通道中,有3个由于焊接失误,在 54KHz 处有 3dB 提升,由于大多数人的听力上限低于 20kHz,这个由于工厂的疏忽导致的小小的增益一般不会受到重视。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事表明 20kHz 以上的频率范围也属于人类感知的一部分。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可以传递 100kHz 以上信号(同时低失真低噪声)的新型设备听起来更温暖更甜美也更饱满。
1987年,在伦敦广播声音研究所 Rupert Neve 进行了一个实验,使用一个可以切换方波和正弦波的信号发生器,将输入信号从一个普通的功放送入一个普通的监听音箱。频率设在3kHz,当切换成方波的时候 他们可以听到三次谐波即 9kHz 的声音(方波含有明显的奇次谐波)逐渐提高信号发生频率,年纪大的听众承认自己没法听到更高的三次谐波,但大家还能感受到正弦波和方波切换时的区别。当基 频达到 15kHz 的时候,一些人依然能察觉到差别。
这个实验后来在很多地方都进行过。结果惊人的一致,35%~45%的人可以察觉到基频达到15kHz时品质的区别。
所以说达到50kHz的频率响应是让人振奋的,但是我没有看到官方给出频率响应的测试结果,可能是因为这部分超高频确实难以检测,就像我下边说的。
没评测50kHz的解释——
首先我没有50kHz的声源,如果我要有一个频率响应达到50kHz的声源我先得需要能够达到这个频率响应的节目源,学过采样频率基础知识的都知道 至少两个采样点才能构建一个相位差从而体现一个波形,所以50kHz至少需要100k的采样频率才能够采集,而我们棚里通用的精度标准是 24bit,48kHz实在没有这样的节目源。其次我也没仔细考证我的APOGEE是不是能够回放到50kHz的频率,达到什么样的品质,再其次,如果以 上都具备,楼上的故事也已经表达,人耳只是对高次谐波有感知而并不是听到,这样的主观听感很不容易表达。再再其次,如果使用声级计这类的测试仪器,普通的 测试仪器也仅仅标注到20kHz而已……所以放弃评测这部分……
2、为什么我说这对箱子的下潜在90%的状态下都是够用的?有什么依据。
这个涉及到一些既定标准和约定俗成的标准,现在流行音乐一般约定俗成的保证 40Hz 以上的响应,以下部分做低切,这样可以:
- 方便提升响度,而且在某些回放设备上也可以避免共振的发生,舞曲也基本上是这个标准,之前看一个国外制作人的访谈提到过,好像是因为夜店播放的一些考虑,我之前分析的LADY GAGA的歌也发现了极陡峭的 40Hz 低切。
- 电影标准中规定的五声道全频音箱的低频响应也是截止到 40Hz,这也意味这用这个音箱也可以搭配出比较规范的5.1(因为如果下方不截止,越低越好,很多的制作方回放设备频率响应达不到,而民用设备使用低频 管理系统达到了更深的下潜,一些超低频噪音或者不必要的声音被听众听到而节目制作方一无所知)。电视标准(非高清)截止频率就更高了,所以除了一些同期录 音以及只求音质不求回放统一性的作品会不限制低频下潜的深度之外,基本上我们的主监听能够平滑的回放到40Hz,是工业级别回放的基本标准。
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很多近场监听比如1031一类的,我的近场也是1031但是我几乎不敢在1031上单独工作,一定要搭配中场,因为已经失败过无数 次了。1031的频率响应确实会造成严重的低频问题,听不到就一定做不到这是不论多优秀的混音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优秀的混音师(并不是 我)可以没有PT,可以没有顺手的效果器,但是决不能没有一对好的监听和监听环境。
印象最深的就是方大同的混音师 KINGKONG(我很喜欢的一个混音师)使用1031做主监听混音的《可啦思刻》 专辑我在1031上回放效果很不错,用1038回放低频一片混乱,这并不是他的问题,只是设备问题……而最新的15这张专辑低频好了很多,我一度以为他换 了监听,但是后来得知这是美国的母带工程师的功劳,他自己也认为这次的母带给作品带来了很大的提升。顺便可以说些题外话,母带是尤其需要精准的风格理解与 监听系统的,看看那些十几平小房间的母带小作坊,还有那些混音都没弄明白就自称母带也通杀的,好好尊重母带工程师这个行业,本是同行,相煎何急。
选购篇(得分:5/5)
Onlycan 观点:
性价比方面,这是很遗憾的地方……因为我没有在这个价位和性能上的箱子与ADAM S3X-V 做横向的对比,这让我无法判断性价比,比如丹拿的BM15A或者同为ADAM的S3A虽然听过,但是没有条件放在一起做横评,我怕凭印象写的话有失偏颇,所以这里我只能说针对于中型的录音室。
这类三分频,介于近场中场之间设计的箱子是非常好用的,监听设备是要与房间搭配的。在HOME STUIDO遍地的今天,房间合适的情况下,投资这么一对监听其实是最重要的,还是那话,好的混音师不一定要求系统或者效果器,但是他必须有一对好的监听。听不到就不要提做得到。我曾经记得(不点名了,得罪人够多的了)有个不到30平的控制室往里边搬了一对1035B……录音师还倍儿兴奋,还说开这箱子 得加钱,其实那种做法除了扯淡还是扯淡,不可能出好声音,甚至都不可能开到合适的功率物理就炸窝了。
飞飞观点:
Onlycan 都怕“有失偏颇”,我就更没有底气了...这类高端监听(4W以上)我听得太少,而且没有机会 AB 试听,因此只能从这些品牌的低端型号进行音色判断,从购买角度来看,这个价位应该还有 PMC、Focal SM9、Neumann KH 系列、Barefoot MM27,其中 Barefoot 所有型号都没听过,K+H 被收购后目前只推出了5寸的120系列(等他们的三分频吧..),PMC 貌似没有代理,Focal SM9 不知为啥一直没到货(不过SM6是偏闷的),倒是 ADAM 的购买与服务都省心,总代理异言和声的老板是个老键盘手和技术狂,谈起音箱比谁都兴奋。
谈回产品,S3A 的升级分裂成了两个版本,一个竖版一个横板,感觉 ADAM 是要满足两方面的需求——监听和欣赏。根据我的“一耳朵”判断,竖版比较像监听的风格(干、紧、近、低音少),横板则可以同时满足欣赏的需求(空间感出众、低频也偏多),但横板多出一个单元,每只比竖版贵1000美金,一对就贵上一万多RMB...但我感觉竖版比较接近原来 S3A 的感觉(但我个人估计更喜欢横板...)。
最后再单独谈回 S3X-V,《SOS》说是他们评测过最好的ADAM箱子,中频“detailed”、声音“Open”(应该不是说声场开阔,而是声音的表现游刃有余)。升级成三分频后,中频细节确实相当突出而且自然(一对比感觉连真力 1038B 是不能挑错的...),挑错能力一流而且比较舒服,在乐器很满的歌曲中,能准确分辨每个乐器,而且这些乐器质感都很扎实,正如《SOS》所说:“These speakers have an almost forensic ability to pick out elements within a busy mix — and, most importantly of all, good mixes sound good and bad ones still sound bad. ”。
作为工作式监听,应该是 ADAM 对个人工作室的巅峰之作。
PS:有 Home Studio 和 HIFI 发烧友想上 S4X(真碰到一个刚买了的),注意 S4X 两个型号都是没有圆滑边角设计的,本来设计就是入墙,不入墙还是上 S3X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