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乐展2024:ADAM D3V、SC203 和 iLoud Pro 怎么选?
2015 年真力发布 8010a、同年 EVE 发布 SC203、2016 年 IK 又发布了 iLoud MM (Micro Monitor),
开启了“便携监听”市场
但之后的 8 年,这个市场没有新玩家加入,而且这三款产品都没有升级,原因可能是这个市场不大,或者不够卷,幸好今年又有两位新人加入:
IK iLoud MM Pro
以及 ADAM D3V
ADAM 之前有一款 “A3X”,但它其实是 4.5 寸的,体积和重量 (4.6kg/只) 都谈不上便携。
我们在展会见到了 D3V
还拍了视频.. 但展位的老外小哥貌似不太了解.. 我们问了几个细节都答不上来 (例如箱体材料是塑料还是木材、例如和 SC203 的具体对比),可能是刚发布不久吧..
场面比较尴尬,就不放视频了..
D3V 的亮点足够显眼:
下潜达到 48Hz/-3dB
这是很多 4”寸监听达不到的下潜,而且这是相当可信的数据,因为,
它用了四个同级罕见的技术
同级最大的 3.5”低音
同级首次采用“铝盆”低音
同级没有的“双被动单元”
同级最高 100W 功率
iLoud MM Pro 声称有 50Hz/±2dB,但 3.0寸单元和 50W 功率要做到这个下潜,要牺牲一点别的
可以吊打 4寸监听吗 ?
对比官方的 A4V 的测量报告和 D3V 的测量报告,你会发现 D3V 的【超低频失真】会明显高于 A4V,也就是听起来比 A4V 更“糊”,毕竟 D3V 是便携音箱,真正干活还是推荐独立的近场监听。
D3V 的测试图也是同级最细的
能放这些测试图, 已经代表实力
现在刚好双 11,大家可能会比较
四款高端便携监听怎么选 ?
给大家列个对比表,很明显是:
MM Pro 是致敬了真力
D3V 则是对标 SC203
下面光速对比一下 :
8010a 和 iLoud MM Pro
两者都是独立供电的音箱
因此可以组建大型多声道系统
8010a 的参数最保守,但声压最大,独有金属箱体,体积相比 iLoud 更便携,另外有同级独有的 ISS 自动待机 (不喜欢可以关掉),由于上市 9 年,价格很稳定,同级【品牌溢价】最高,出二手比较保值;
我们认为 8010a 的升级款“8010b”正在研发,但不了解任何进度
MM Pro 的卖点是校准
真力一直没有给 8300 校准系列推出 “8310”,因为校准通常是针对低频,但 3”寸没有这么多低频,但 MM Pro 的下潜比 8010a 更深,另外酒店通常声学环境恶劣,也有校准的必要性。
MM Pro 槽点是塑料箱
而且塑料箱体较薄,这会对低音有一定影响,好处是同级最轻 (但体积比 8010a 大一圈)。
另外好像没有【自动待机】,由于所有物理按键都在背面,加上两只音箱独立供电,所以每次开/关机,都要到背面开关两次。
另外 IK 没有原厂低音炮
近年出了这么多音箱,一款低音炮都没有.. 如果组建大型的多声道/全景声系统,建议搭配带有【低频管理】功能的声卡。
D3V 对比 SC203
两者都是“一拖二”的连接
两者都是前置多功能旋钮,并且有手动/自动待机,功能很接近,SC203 可以在前面调 EQ,D3V 要在背面调,SC203 的调节精度也更高 (0.5dB)。
之前担心 D3V 的塑料箱体
现场摸了一下还是比较重的,箱体很厚,做工也比 iLoud MM 更细致 (看外观是同一家工厂做的吧?)。
两者的高音音质会比较接近,都是 30W 功率,但低频的完整性 D3V 会有很大优势,但如果搭配好的声卡,能吃下 +23dBu 电平的 SC203 会有更多细节,D3V 是 +7dBu,针对 +10dBu 输出的千元声卡 ~
两者都可以进行 USB 解码,但 SC203 相比 D3V 多了 ADAT 接口,可以连接一些游戏主机和电视机,另外还有专门的【低音输出】,一根线就可以连接原厂的 6.5”寸 TS107 低音炮。
D3V 没有低音输出,关键是
原厂没有小低音炮
ADAM 最小的低音炮是 Sub8 ($899 美金),但连接 D3V 也可以,这需要两根线进行连接。
有个槽点是耳机接口
官方没有说输出电平,但输出阻抗是 32Ω,这意味着连接【低阻耳机】会有较高损耗,建议至少搭配 80Ω 阻抗耳机,主流千元声卡都小于 10Ω,Macbook 耳机输出阻抗也是 10Ω (信噪比将近 110dB),建议直接用 Macbook 的耳机口。
但 D3V 的最大亮点还是价格
比 SC203 便宜一半
压力给到 EVE.. 其实 8010a 和 SC203 也都 9 年没升级了,如果升级,我希望他们加上蓝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