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耳机” Blue Mo-Fi

/ 阅读:4342
作者: 叉烧评测室

一百年多前,耳机 Headphone、话筒 Microphone、音箱(第一款 “纸盆单元” 发明时叫 “Bellowing Telephone”)都是同一样东西,都是电话(Phone)的同一个部件,只是后来各自演化成不同需求的独立产品体系。

因此历史悠久的话筒厂商,耳机产品线同样不错——森海塞尔、拜亚动力、AKG、Shure...很多民用圈用户以为它们只是耳机厂商(森海塞尔1945年开始做话筒,1955年才开始做耳机)...到了现在,耳机、话筒、音箱相互之间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大,跨界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在 Neumann 产品线扩张至监听音箱、Rode 在 “微电影” 圈风生水起之后,另一大专业话筒厂商 BLUE 另辟蹊径,推出耳机 Mo-Fi。这款耳机有些不一样:Powered Headphone——“有源耳机”。我们知道2000年后录音棚逐渐淘汰了无源音箱,那 “有源耳机” 是否开辟了一片新领域?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

本想找同价位($349)的耳机对比,可惜写完的 Focal Spirit Pro 已归还,同价位的 AKG K701/2 和新上市的铁三角 R70X 没借到,只能用 $199 的 AKG K271 MKII 和 $549 的 Ultrasone Pro2900 对 Mo-Fi 进行 “夹击”。  

K271 MKII:我们在八九年前评测的第一代 K271 隐约记得还可以,第二代在舒适感上有所改进,也适合近视眼们佩戴(梁架松,密闭性一般),但貌似声音与第一代有点不同,入鼓时 HiHat 的高频有点刺耳,关键低频也偏少(30mm 单元),整体比较靠前,或许适合挑错,但久听易累(整体真有点像 Superlux HD681)。不过国内售价目前只是欧美的半价,因此还是很超值。

Pro2900:曾是 3K 价位上小编觉得最值得入手的监听耳机(开放式),自然准确的声场(S-Logic)和平置折叠(放书包里跟放一本书差不多)是它最大卖点。整体从 20 ~ 7kHz 衔接非常平滑,“微笑曲线” 能满足更多普通人的偏好,高频略亮但能久听,绒面大耳罩也很舒服,8kHz 以上有轻微衰减,但在同价位中,高频表现依然是佼佼者。

Mo-Fi:官方的命名缘起 “Mobile Hi-Fi”,即 “移动发烧”,让大家出门不用多带个耳放,但耳放通常用来推高阻耳机——Mo-Fi 阻抗只有 42欧,在家里用 iPhone 6 直推大概10格音量(共16格)即可,基本无需耳放,开启耳放大概 6格能满足多数家用的要求。小编猜想开启耳放有四种可能:  

你的移动设备推力不大,例如 iPod Classic  
你信不过手机的运放,希望用纯模拟的方式推耳机  
你身处吵杂的户外,需要更大声压(但 Mo-Fi 的隔音已很出色)  
你是耳机老烧友、多年职业混音师或老年人,听力已有所衰退  

我们先看看被动模式(OFF 档)的表现。原以为官方喊着 “Hi-Fi” 的口号就意味着讨好民用圈的“微笑曲线”,事实上 Mo-Fi 只是有 Hi-Fi 的靓丽外观而已,它的声音是纯粹的、均衡的、自然的、真实的监听耳机调试。  

频响:Mo-Fi 的均衡度在同级别、甚至整个监听耳机市场都少见,整体很舒服,没有一个声部喧宾夺主,中频 400 ~ 2kHz 的轻微突出幅度很小,人声与木吉他都很自然,100 ~ 200Hz 还有一次小突起,让它的声音略厚——而不“肥”,看似 Mo-Fi 外观庞大厚实,但超低频一点也不多!  

高频:50mm 超大振膜的采用,虽然能带来轻松的中/低频与最好的下潜,但超高频延伸并不是强项,16kHz 以上比前两者吃力,听起来 “通透性” 和 “空气感” 打折,不过也比 DT-880 好点儿了。  

声场:Mo-Fi 声场也不小,但 要和 Ultrasone 比声场是很难的,对比起来还是 Pro2900 空间感略大一点,但空间中各声部的质感略“散”(与“微笑曲线”导致中频的缺失有关),而 Mo-Fi 在空间中各声部的声音比较真实,非常 “自然”——虽然不是 Hi-Fi 与专业圈的常见用词,但这点特别难做到。  

ON 档 主动模式下,整体声音与被动模式几乎一样,相当于直接提升 18dB,但依然有细微差别,可能是推力对单元的轻微影响,也可能是模拟耳放与运放的细微差别,感觉三段衔接更平滑、顺畅,同时 6kHz 以上缺失的高频有 2 ~ 3dB 左右的提升,这时 Mo-Fi 有最均衡的表现。

ON+ 档 很有意思,虽然是 “低音增强模式”,但效果不会很明显,听起来是 300Hz 以下不到 3dB 的 Low Shelf,最关键是,从测试曲线看起来,这时的低频才是最准确、平直的,只是原本高频的缺失显得低频略多而已。如果你要得到更准确(而不是更震撼)的低频,可以开启 ON+ 档。

传统音乐制作中,音乐人更侧重使用音箱,因此专业耳机通常外观死板,$299 就到头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音乐人逼得只能去买 Beats 或 AIAIAI。现在专业厂商终于意识到了,$349 价位耳机两年内冒出近十款,成为新的细分市场,而两位“门外汉” Focal 和 Blue 是最有威胁的——新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很多民用厂商打着专业的旗号作为卖点,但光凭外表很难打入专业圈,森海、拜亚、AKG 全是专业起家,音乐工作者认可才能顺利通吃民用市场。Focal 和 Blue 都是打着 Hi-Fi 旗号做封闭式监听耳机,没有局限于专业领域,它们都同时拥有能说服民用市场的“吸睛”外观、与时俱进的功能如 iOS 线控、还有——能得到音乐工作者认可的声音。

但 Mo-Fi 比 Spirit Pro 走得更远,设计感更强、佩戴更舒适,率先尝试内置耳放... 让我们第一次看到灵活性和可玩性这么高的耳机。叉烧评测团队内部素有 “猜价格” 游戏,设备来了大家不看价格,比比谁猜得更准。对于 Mo-Fi,几位小编对它的估价是——起码 4000 RMB,知道价格后大家都蠢蠢欲动(叉烧兔兔:“就冲这外型我得收一个”)... 虽然有点小遗憾是它无法更换绒面耳垫、以及略大的携带体积,但这不妨碍我们将叉烧网有史以来第一个耳机满分给它。

Mo-Fi 欧美上市半年多,Amazon(75条评论)和甜水(耳机类销量 TOP15)看来反响相当不错,对于 $349 这个价位的 “新人” 而言已是难得的成功,我们相当期待 Blue 能推出更多 “不一样” 的产品,例如无线耳机或小型耳机,拭目以待。

外观  ★★★★★
技能  ★★★★★
音质  ★★★★★
选购  ★★★★★

  • 想问一下飞飞 ,这个耳机和YAMAHA MT220和相比如何呢?谢谢!
    likemetal 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