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电商已不是趋势,是基础设施

/ 阅读:1631
作者: 飞飞

小编的老朋友 @DJwhy 去美国求学一年,问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洛杉矶太 TM 土了...”

在他暂时消失的一年里,小编在中国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门不带现金(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出门懒得开车(有滴滴)、中午吃工作餐也不用出门(百度外卖)...小编觉得人类最终会进化成一条猪...

而由于旧业态在美国非常发达,新业态在美国有更大阻力,例如 VISA 不光是支付体系,还是出入境和国民信用体系,不是 Paypal 和 Apple Pay 轻易能撼动的。实体琴行在美国有上百年历史,集体反对电商不奇怪,甚至有商家玩了一下之后逃离电商平台...

年轻人也许很难理解,但中国也还有琴行与设备商拒绝电商,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年龄太大学得慢、不用做电商就能轻松赚钱、小城市招不到相关人才...无论什么原因,小编想跟大家分享本月《Music Trade》杂志的主题文章,题目是:

 

《Amazon、eBay 和它们对行业的影响》

 

————————————————

电商只是历史重演

————————————————

《Music Trade》认为美国的琴行在 1880 年起步,1890 年代纽约活跃的钢琴厂商达到了 150 家、“爵士乐队”有一万个(当时美国人口为 6000 万)、琴行有两千家左右 ~

 

1906年,美国琴行受到第一次冲击:邮购批发

一家叫“Sears Roebuck and Co”的公司,以一本《产品大全》,在无实体店的情况下通过“邮寄”把日用品批发到美国各地,很快也扩展到了乐器行业,琴行们忍不了:这个不懂音乐的农民怎么能卖乐器?于是 NAMM 成员发起了一次抵制:

哪个厂商敢上 Sears 的《产品大全》,就强迫你退出 NAMM。

 

1906年,美国琴行受到第二次冲击:百货商场

美国涌现一种新的零售业态:百货商店,从手纸到枪支什么都有卖。然后费城最大的 Wanamaker 和纽约最大的 Macy's 也开始卖钢琴和提琴。

琴行们忍不了:买手纸牙膏的也来抢我们的生意?抵制你!

 

然后就到了一战和二战...乐器行业停止发展...

1964年,美国琴行受到第三次冲击:连锁超市

美国又涌现了新的零售业态:连锁折扣店,当时的连锁巨头叫 K-Mart(当时的规模没有今天沃尔玛这么大,有点像苏宁电器)也开始卖入门吉他,当时 NAMM 乐器协会的总裁亲自说:如果这些连锁店也卖吉他,谁来给音乐人做服务?谁来做市场教育和推广?

K-Mart 倒闭后,这个角色轮到了沃尔玛、Target(小编在洛杉矶其实很少见到沃尔玛,基本都是 Target)、还有 Best Buy 和 Costco...

 

现在是美国琴行的第四次大规模冲击

这种冲击以前有、现在有、以后还有

就像丰胸广告说的:没啥大不了...

 

————————————————

全球乐器电商现状

————————————————

Amazon 是中国以外全球电商的翘首,NAMM《Music Trade》杂志去年预计 Amazon 的广义乐器(传统乐器、录音设备、DJ、扩声等)只有 $3 亿美金销售额,但是,

今年他们预测增长到了 $12 亿美金

这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垂直电商纷纷加入大平台,Amazon 的全球总销售额也从 2014 年的 $899 亿增长到了 2015 年的 $1076 亿,按照这个速度,2016 年 Amazon 能实现 $1300 亿美金的销售,而广义乐器销售额将增长到 $15 亿美金 ~

eBay 总销售额增长放缓,2014 年乐器品类的销售额预计有 $9 亿美金,不过 Music Trade 预计 2015 年只有 $8 亿美金(被 Reverb 抢了)。独立电商方面,Sweetwater 在 2014 年增长了 22%,Thomann 为 16%,都高于全球乐器行业 3% 的增幅。

 

马云爸爸方面,

2014 年天猫加淘宝总销售额 ¥24400 亿 RMB(约 $3800 亿美金),其中狭义乐器分类公布的数字是占比 0.23%,我们只能假设广义乐器一共占比 0.37%,总销售额 90 亿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字与《Music Trade》公布的 2014 年中国乐器市场数据吻合;

不过天猫淘宝的增幅有 23%,Amazon 是 19%

2015 年天猫加淘宝总销售额为 ¥30000 亿 RMB,广义乐器总销售额估计有 ¥110 亿 RMB;而 2016 年预计在 ¥35000 亿 RMB,广义乐器销售额达到 ¥130 亿人民币。

  《Music Trade》统计的中国乐器行业年增幅是 8.9%

但这包括了传统实体店,要是只算中国的乐器电商,

如果增幅没有 20%,等于跑输大盘

(我们口头问身边的总代理,增速普遍都有 20%)

有没有发现淘宝 + 天猫的增速开始下滑了?阿里今年 9 月份选择不再公布 “GMV” 数字是很正确的,因此增幅可能会首次跌破 20% ~

 

————————————————

电商已经不是趋势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每一次民用零售业态的改变

都成为了乐器零售业的基础

 

例如现在全球 No.1 的乐器巨头 GuitarCenter,

它同时是批发、百货商场、连锁店和电商

(事实上它还是录音棚、音乐教室、排练室...)

全球第二、欧洲第一的 Thomann 同时是批发商、百货商店、和全球最大乐器电商;全球第三、美国第二的 Sweetwater 是批发商和电商,去年他们开了第二家实体旗舰店,

 

更可怕的是“混业经营”和“跨界”,

根本不知道对手从哪儿冒出来

 

• 好多厂商本身也做总代理业务,例如 Korg USA,Fender 也有个 KMC;

• B & H 本是摄影器材电商 No.1,涉足音频设备后能排到乐器行业电商的 No.7;

• Reverb 原是美国二手乐器平台,只用了四年时间,已成为仅次于 eBay 的第三大乐器电商平台,2016 年销售额 $3 亿美金,接近 eBay 乐器品类的一半;

• 英国的监听零售巨头 Unity Audio 摇身变成厂商,成为英国最火的监听品牌;

• 越来越多乐器厂商学习苹果自建商城,包括 Fender、Sabian、Apogee... 厂商自己做零售有个好处是能直接了解市场动向,推出更好的产品;

• Marshall 这两年还推出太阳眼镜、电冰箱(真的卖得不错)和手机...

 

有的朋友觉得世界变化好快

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不信去问问小朋友世界变得快不快?现在的小朋友从懂事起就开始接触手机、iPad、各种 APP、超大超薄液晶电视、无线上网、家里都有车... 对于他们来说,

这些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理所当然

要是明白这一点,下面的观点就好接受了:

 

电商不再是趋势,增速开始放缓

但它已经成为了习惯和基础设施

每年都有新趋势,2015 年是“移动电商”,这也已经成为了习惯,手机等移动端在 2016 年底几乎占据了 80% 的销售额。而 2016 年的新趋势叫——“内容为王”。

其实零售巨头们早已知道,Sweetwater 在 2014 年就在首页加入 inSync 新闻模块,而 Gibson 两年前收购了权威音乐设备网站 Harmony Central,马云爸爸早也知道了,两年前已经开始设计内容平台,只是今年才公布...

 

卖乐器的要变成“小编”,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它就会成为第五次冲击...